↑术后研讨。徐日升 摄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树梢,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早已亮起。手外中心主任吴鹏刚刚完成一台手指再造术,他的手术服已被汗水浸透。
“医生,谢谢您……”术后,看着完整的手指,患者声音哽咽。患者幼时因意外失去部分右手食指,成长的路上,残缺如影随形。一番打听后,父母带着她来到医院手外中心。手术顺利完成后,她多年的重负终于卸下。
时光回溯至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在西安落地生根。49个医疗科室是驻地群众的生命防线、数万余官兵的健康保障。时光飞逝,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成立,为军民筑起又一道健康屏障。
“我至今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场景。”在该院工作28年的麻醉科主任回忆道,“当我们把红旗插到废墟上的时候,就是要给人民希望。”
从唐山到汶川,从雪域高原到非洲维和战场,一代代白衣战士用奉献书写着“人民军医”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201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和第四五一医院合并,转隶空军军医大学,组建为全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
“转型之初,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强军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创新。”医院政委说。2021年,依托大学“学科共建”方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与西京医院、唐都医院开展深度融合发展,并由西京医院专家担任执行主任,引进业界专家团队。四年间,190余项新技术投入临床使用,门急诊和手术服务量大幅提升。
西京骨科手外中心九八六门诊、唐都儿科帮带新生儿病区等延伸单元全面铺展,口腔医院第二医疗中心,皮肤、日间手术、介入、鼾病中心高效运行,学科大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热浪翻腾。
作为一支军队医疗力量,九八六医院始终牢记备战打仗的使命责任,卫勤演练场的硝烟从未散去。
秦岭深处,一场实战化卫勤演练如火如荼。创伤型帐篷医院系统正在展开,无人机运送医疗物资,医疗队员们在“硝烟”中抢救“伤员”。
“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我们每年组织实战化演练,就是要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上得去、救得下。”院长梁平说。
为更好服务官兵,医院构建起“派驻服务、驻点扎根、遂行护航、体系联动”的立体化医疗保障网络,创新推出“远程门诊”“CT诊疗车进军营”等举措。今年以来,该院已为基层部队提供巡诊服务几十次,惠及官兵4000余人次。99%满意度的背后,是“延时诊疗”不灭的灯,是军队人员医疗中心“520服务机制(5米关注、2米帮扶、0等待)”的及时响应。
在九八六医院,像这样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儿科病房里,医护人员为小患者们举办生日会;病床上,护士为耄耋之年的患者修剪缕缕银丝;急诊室内,医生为突发心梗的地方群众开通绿色通道;还有一批批精兵强将背上行囊,扎根延川革命老区,守护群众和官兵健康……(毛建波、崔婕)
编辑:刘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