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晓宇
“抢救要十几万元,我家条件不好,现在拿不出钱,怎么办?”2024年,江苏泗阳老人葛以兵遭遇车祸后被送到医院抢救,儿子葛超在手术室外等待,心急如焚。
“别担心,我们会全力抢救!”医生告诉葛超,交通事故救治伤者有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提供保障。
2011年,江苏省政府设立江苏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采用“省级统筹、统一政策、分工负责、专业运营”的管理模式,由江苏省财政厅牵头,联合省级公安、卫健等有关部门,委托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救助基金日常运营。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江苏路救”模式,并推广到内蒙古、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份。截至目前,救助基金已救助超20万人次,救助总金额超70亿元。
“您放心,我们垫付抢救费用。”审核完事故资料,救助基金宿迁救助站专员桂礼兵赶去医院,一番话让葛超吃下“定心丸”。
2022年1月,《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了救助基金“扶危救急、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原则。扶危救急,贵在快。“伤者家属无心处理各类事情,需要‘政策找人’。”桂礼兵介绍,交警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当地救助站,救助站专员协调医院开通抢救绿色通道。葛以兵抢救成功后,桂礼兵指导葛超用手机小程序申请垫付,半小时后,葛超就收到申请成功通知。
目前救助基金已实现垫付审核、支付的全流程线上化,审核时效缩短至1个工作日以内,平均支付时间只要45分钟。
“我父亲进行了6次手术,医疗费用将近36万元,基金垫付了18万余元。我们还领到了2.65万元的一次性困难救助资金,帮了大忙!”葛超说。
救助基金垫付费用后,谁来偿还、如何偿还、有哪些流程?
“垫付只是救助的起点。”紫金保险道路救助基金服务中心总经理王彬说。过去,因肇事逃逸、车辆未投保,或责任方无力偿还等原因,垫付费用有时“难以追回、反复拉扯”,不利于救助基金可持续发展。
由救助基金垫付的案件,如今则流转到数字化“链式追偿”系统。该系统设立标准化回访节点,一线专员介入法院执行环节;对经济困难的责任人,或伤员承担一部分责任的案件,则根据他们家庭经济情况,启动缓偿程序。江苏救助基金追偿成功率目前超七成,在保障基金长期稳健运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障这套系统持续发展,紫金保险在江苏组建了100余人的一线团队和30多人的管理团队,涵盖医学、法律、财经、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江苏省财政厅牵头制定系列管理办法,推动搭建绿色诉讼通道,积极协调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合力推进相关工作。
目前,紫金保险道路救助基金培训基地已培训超过150名路救专员。由紫金保险牵头,浙江、河南、重庆等地8家救助基金管理单位已共同成立道路救助基金管理协作伙伴联盟。紫金保险在受托管理的内蒙古、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地建立300多个网点,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和服务流程。“团队可在1个月内完成从系统搭建到首笔垫付的救助基金试运营工作。”王彬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4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