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企业集体排队IPO
港交所,正在变得热闹起来。
“最近已经有在考虑赴港上市了。”北京一家企业的创始人告诉融中财经记者。他表示,投资人希望公司能尽快登陆资本市场,而港股似乎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根据数据,港股单周上涨13%,9月上涨17.48%,单日成交创下历史新高。香港恒生指数大逆转成为今年以来全球表现颇佳的主要股票市场。久违的强势上涨,让不少拟上市企业重新审视赴港上市。
如今,大批明星企业正在扎堆赴港上市,一波属于港交所的小高潮正在爆发。仅在近期,就有如地平线、货拉拉、明基医院以及傲基科技等企业相继递表。而太美医疗、荣利营造、卡罗特、七牛智能已正式完成上市,其中,卡罗特首日收涨58.30%,换手率高达139%。
港股市场正迎来一缕春风,久违的热闹氛围再度回归。
其实早在2023年下半年,就已经有很多公司就盯上了港股。其中茶百道、如祺出行在2023年8月首次向港交所交表;梦金园、老铺黄金不久后“转战”港交所,彻底放弃A股。
今年4月时,港交所IPO的小高潮已经初见眉目。根据相关数据,彼时港交所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数量达到101个,而1月、2月、3月分别只有68个、77个、89个,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申请赴港上市。再到5月和6月,这场属于港交所的狂欢正式拉开帷幕,递表和完成上市的企业数量开始飙升。
2024年前三季度香港新上市公司共 45家,主板上市42家、创业板上市3家,全部是以IPO上市。分月份来看,除今年2月没有新上市公司外,1月份上市5家、3月份上市7家、4月份上市3家、5月份上市6家、6月份上市9家、7月份上市10家、8月份上市3家、9月份上市2家。
在IPO募资端,2024年前三季度通过IPO上市的 45家上市公司一共募资555.81亿,较2023年同期的248.75亿增加307.07亿,同比增加123.45%。
从现有的数据端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今年的港交所比去年的更加热闹。
如果分行业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45家上市企业中,TMT行业公司17家,占比37.8%;消费行业9家,占比20%;医疗行业7家,占比15.6%。地产建筑行业6家,占比13.3%。另外还有1家金融业、1家能源业和两家原材料业公司在今年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10月份,港交所又诞生了四家新的IPO。分别为七牛智能(TMT)、荣利营造(地产建筑)、太美医疗科技(医疗)、卡罗特(消费)。还有一批企业正在加紧港股IPO进度,像地平线、货拉拉、京东工业、明基医院以及傲基科技等相继递表,等待冲刺港交所的大门。
通过名单中还可以看出,今年的港股IPO中突出“明星”二字。
今年9月17日时,美的集团正式在港交所上市,IPO总募资356.66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近三年以来最大的IPO项目。另一方面,美的此次赴港IPO也让它成为继海尔智家后,第二家“A+H”双重主体上市的国内家电巨头。
去年同期,港交所最大的IPO募资企业为珍酒李渡,总募资53.09亿港元,美的募资额约是其6倍有余。这也是今年募资额较去年上涨123%的主要原因。
不止美的一家,今年的港交所中不乏一级市场的明星企业上市。
2024年4月23日,新茶饮品牌“茶百道”母公司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继奈雪的茶之后,又一家成功登陆港股的新茶饮企业。本次茶百道上市,总募资额达到25.86亿港元,成为2024年上半年最大的IPO项目。也是美的之后,今年港交所的募资额亚军。
此外,今年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的明星企业还包括卡罗特、太美医疗、七牛智能、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西锐飞机……
在另一边还有一批已经完成递表,正等待冲刺港交所大门的明星企业。
其中,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地平线在10月1日时向港交所二次递交上市申请。根据企查查,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共计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23.63亿美元,投后估值为8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9亿)。目前,地平线预计于10月24日在港股完成上市,为今年的港交所再添一把火。同样在国庆假期递表的货拉拉更是为大众所熟知的明星企业。截至目前为止,货拉拉共计完成11轮融资,累计获得金额约26.62亿美元,在最新的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中,货拉拉位列全球独角兽榜单64名,估值650亿人民币。
此外,被称作是农夫山泉最大对手,在纯净水领域占最大市场份额的华润怡宝也被确定将在10月23日登陆港交所。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的子集团京东工业也完成了港交所递表,估值67亿美元……
目前,企业赴港上市意愿提升,众多明星企业正集体扎推港股IPO,属于港股的小高潮正在降临。
在企业扎堆港股IPO的背后,自然有一批投资机构收获颇丰。
10月16日,来自上海的七牛智能顺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冲击IPO这条路,对于七牛智能来说也是一波三折——2021年2月,七牛智能寻求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迈出冲击二级市场的第一步。但在2022年9月,七牛智能自愿撤回美国上市申请,表示“由于当时美国资本市场的不利情况,我们自愿撤回美国上市申请。”并由此将目光从美股转向港股,于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两度递表港交所。如今,随着上市钟声敲响,尽管相较早年在一级市场60亿估值近乎腰斩,但奔赴二级市场数年的七牛智能,也终于得偿所愿。
在IPO之前,七牛智能估值达48亿元。虽然不及上述如货拉拉、地平线等公司,但在它的背后同样站着不少知名资方。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云服务商,IPO前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中不乏淘宝中国、云锋基金、经纬创投、启明基金、上海张江、交银基金等知名投资平台,其中淘宝中国持有公司17.69%的股份,为其第一大外部机构股东。
10月8日完成上市的太美医疗同样是一级市场的宠儿。像北极光创投、经纬创投、五源资本、软银中国、腾讯投资、云锋基金、浙商创投等均是太美医疗的外部机构股东。IPO前,太美医疗的估值已经达到81亿元。
另一边,递表完成并锁定于10月24日上市的地平线,在它的背后也集结了一批相当豪华的投资阵营,包括尚颀资本、五源资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云锋基金、建银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大众汽车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以及产业方。
估值达到650亿的物流超级独角兽货拉拉的背后也有红杉、高瓴、顺为资本、概念资本、清流资本、襄禾资本、零一创投、博裕、老虎基金、钟鼎资本、腾讯、美团等股东的站台。
跨境电商傲基科技,背后则站着景林、深创投、红杉中国、传音、赛维时代以及DR钻戒创始人夫妇等资方。据招股文件披露的信息,傲基科技IPO前的估值也达到了64.68亿元。
通过梳理发现,如红杉中国、高瓴资本、云锋基金、经纬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重复出现在了多家企业的股东方名单中。随着这些企业的IPO成功,一批退出机会正在慢慢靠近。
众多企业加紧港股IPO的进程,不仅反映出市场的活跃度,还彰显了这些企业对未来的信心。
过去两年,港股市场表现陷入低迷,投资者情绪疲软。然而, 2024年第三季度出现了显著转机,市场逐渐走出低谷。美联储出乎意料的降息行动,以及内地推出的一系列支持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政策组合拳,香港股市近期呈现强劲反弹。对此,有专业人士告诉融中财经记者,目前香港市场之所以出现转变,可能是得益于政策调整、市场环境改善以及投资者信心的升温。
从上述这些企业的基石投资人中可以看出,很多企业的背后都有地方国资和产业基金的站台。
比如美的集团的基石投资者包括国调基金、比亚迪、睿远基金、IDG资本等。低空经济赛道的西锐飞机上市时,引入了国调基金二期、太仓高科、常熟东南、无锡建发新投等作为基石投资者。年初在香港上市的速腾聚创,则获得了来自南山战新投的基石投资。更早前赴港上市的天图投资、润华服务、维天运通、中旭未来等多家企业都引入了地方国资作为基石投资者。
众所周知,在资本寒冬的当下,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国企、央企、政府引导基金等为代表的国资背景LP(有限合伙人)是中国募资市场的重要支撑。在2023年上半年时,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71.2%。
在这种国资占投资主导地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有国资作为基石投资人的站台无疑会直接加强市场对公司基本面的信心。
从市场方面来看,今年港股新股的破发率明显好于去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的49只港股新股中,整体破发率约为37%,低于去年同期的40.54%。剔除上市首日破发的股票,今年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约为33.5%,去年同期则为18.3%。另外,今年上半年有超过九成的新股获得超额认购,同比增长6%,新股平均超额认购倍数近150倍,去年同期只有平均不到10倍。
上市潮的爆发所需要的是更多资金的入场。而在今年9月18日时,美联储宣布大幅降息50个基点。紧随其后,香港金管局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5.25%,当日香港多家银行纷纷跟进降息步伐。美联储降息落地以及香港本地降息,直接降低香港本地的融资成本,改善资金流动性环境,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海外资金的关注。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利好消息出炉后,港股市场反应迅速,截至9月20日已实现六连涨,六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7%。再加上前几日的股市狂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散户入局,投资市场情绪高度膨胀。
市场环境的改善促使投资者信心的回升,也间接促使了当下港股市场交投的活跃景象。
从政策面上来看,市场环境的改善和政策导向形成了默契地配合,共同推进了这波港股高潮。
今年,为配合《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证监会与香港方面再次深化合作,采取5项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为吸引内地企业和新兴市场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自身也在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方面做出一系列改革。比如,启用全新的新股结算平台FINI,缩短新股定价日和交易日之间的间隔,还有库存股机制、建议下调香港证券市场股票最低上落价位咨询市场、完成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交易的市场咨询等……
另一方面,多家企业赴港上市的背后或许也存在无奈之举。
A股新股发行放缓预期正在持续,对于一些科创属性的企业,其业绩水平和稳定性达不到A股上市要求,而选择港股上市毫无疑问为其多提供了一个筹措资本的路径,也给背后的机构股东多一个退出的选择。持续获得新融资、完成上市对赌协议等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直面的关乎生死存亡的难题,而赴港上市则可以暂时解决。
但不可否认的是,港股的IPO正在爆发中,各方也都对其未来表示了积极的看法。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10月6日发布随笔表示,市况回升以及投资者审慎看好后市,将推动不少公司加快在港上市的进程,当中包括不少创科企业;同时亦将促成更多企业在港落户。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不少投资人或者创始人向融中财经表示,正在推进赴港上市。因为他们知道,利于上市的窗口期不会一直开车,趁着行情好抓紧冲一把。毕竟上市即“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