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刚刚“喜提”了福建舰,转头空军也来“放大招”了。
环球网消息显示,在11月11日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之际,空军在主题微电影《梦远》中,首次公开了攻击-11隐形无人机,代号“玄龙”的演训画面。
画面中,夜幕笼罩的机场,三架战机的轮廓在探照灯下若隐若现,随之而来的是3个首次公开的镜头:
攻击-11隐形无人机执行演训任务、歼-20与攻击-11编队飞行、以及歼-20、歼-16D、攻击-11三机同框。
而攻击-11的正式亮相,也是此次披露的最大亮点。
这款采用飞翼布局的隐形无人机,如同暗夜中的刺客,后向隐身设计的优化使其具备全向隐身能力。
相比此前亮相的攻击-1、攻击-2系列,它不仅在载弹量和速度上实现跨越式提升,更能在歼-20的指挥下,像手术刀般精确切入敌方防空网络。

专家指出,其作战半径足以覆盖关键区域,既可用精确制导武器实施“点穴”,也能用低成本弹药进行持续压制。
影片中“威龙1号收到”“已与玄龙协同”的无线电对话,透露出: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将飞翼隐身无人机投入现役作战体系的国家。
当美国空军还在为“忠诚僚机”项目反复测试验证时,中国空军的“有人-无人协同”体系已经进入实战部署阶段。
可以注意到,微电影中攻击-11的编号“08”暗示其已形成规模装备,而双座歼-20S的后座飞行员角色,正是这套新型作战体系的核心枢纽。
飞翼布局的攻击-11天生就是隐身刺客。其光滑流畅的机体线条与B-2轰炸机一脉相承,雷达反射截面据说比歼-20还要低一个数量级。
更关键的是,它并非孤军奋战的奇兵,而是融入作战体系的智能节点。
在模拟作战场景中,歼-20凭借卓越隐身性能充当体系前锋,歼-16D释放电子迷雾压制敌方防空网络,攻击-11则利用隐身优势穿透防线,对指挥中心、雷达站等关键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这种“侦察-干扰-打击”闭环,正在重塑现代空战的本质。
值得玩味的是,这套体系恰好击中传统防空的软肋。
现代防空系统依赖雷达探测与火力拦截的链式反应,但当攻击-11这类隐身目标与电子干扰同时出现时,防空网络的反应窗口将被急剧压缩。
有模拟推演显示,传统防空体系对抗“有人-无人混合编队”的拦截成功率可能下降60%以上。
这正是中国空军从“平台对抗”转向“体系博弈”的战略智慧——不再追求单一装备的性能极限,而是通过组合拳实现降维打击。
可以说,中美在无人机领域的竞争态势正在发生微妙逆转。
五角大楼在发布的《空军力量展望》中承认,美国多个无人机项目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而中国攻击-11的实战化部署“令人意外”。
更让西方震惊的是,中国空军在装备迭代过程中展现的体系化思维:他们不仅造出了先进无人机,更构建了与之匹配的指挥控制、数据链和战术条令。

这种从概念到落地的完整闭环,恰恰是很多军事强国难以突破的瓶颈。
美国X-47B项目虽创下无人机首次舰上起降的纪录,却因战略调整黯然退场;俄罗斯“猎人”无人机虽与苏-57联袂亮相乌克兰战场,但尚未展现规模化作战能力。
而中国空军此次展示的,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验证,而是已成常态的演训场景。
这种差异背后,是装备研发思路的根本不同——当别人还在纠结单机性能时,中国空军早已着眼体系对抗。
而海军力量的介入让这场变革更加多维。
不久前亮相的攻击-21舰载无人机,基本可以视为攻击-11的海军版本。其折叠机翼设计和强化防腐能力,暗示着中国航母战斗群即将迎来隐身无人机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正在建造中的076型两攻舰四川舰,由于配备电磁弹射器,被普遍认为是攻击-21的理想平台。当无人机从陆地走向海洋,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正在酝酿新的变数。

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实藏在中国航空工业的研发体制中。
与某些国家军种间各自为战不同,中国军工体系强调“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的协同模式。
攻击-11项目从伊始就纳入空军作战体系规划,而非作为独立装备开发。这种用户深度参与研发的模式,确保装备从诞生之初就融入作战体系。
据知情人士透露,同样思路也应用于歼-20S的改进升级,后座指挥控制界面的设计直接源自实战化需求。
微电影结尾的“彩蛋”镜头中,蒙布覆盖的新型装备留下无限想象。但比新装备更值得关注的,是作战理念的迭代。
未来空战图景正在这些细节中逐渐清晰。
想象这样的场景:一架歼-20S在战区边缘巡航,同时指挥着3-4架攻击-11前出侦察。这些隐身无人机如同延伸的感官和拳头,有人机作为决策中枢,在安全距离外掌控战局。

当某架攻击-11发现高价值目标,后座武器操作员只需轻触屏幕,无人机内置弹舱的精确制导弹药就会呼啸而出。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作战效能,更从根本上改变飞行员的角色——从驾驶员转变为任务指挥官。
随着“玄龙”系列无人机的持续进化,未来空战形态或将迎来更深层次变革。智能算法的发展可能让无人机集群具备自主协同能力,电磁炮、激光武器等新型装备与无人机的结合也在探索中。
在未来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中,攻击-11就可能联合其他机型,对台海实现不间断压制,与海军舰船一起硬堵美日等外援通道,断了赖清德后路。
当然了,攻击-11打击范围也可覆盖关岛,美军第二岛链的破产之路更快了。
整体来说,从歼-7的轰鸣到歼-20的龙吟,七十六年间中国空军完成了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型。如今,随着攻击-11等新型装备的加入,这种转型正在加速。
下一次出现在镜头前的,或许不仅是某型新飞机,更是颠覆认知的空战模式。恐怕看到此情此景的五角大楼,又要连夜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