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0月11日
地点:孟州市谷旦镇董村
天气:阴
天空阴沉,在孟州市谷旦镇董村的田田圈农业服务中心烘干车间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粮食保卫战”正在上演。
负压式低温烘干塔正“吞吐”着刚从田间抢收的湿玉米。塔顶飘出的温热雾气里,散发着粮食烘干后的香气。
“连续的阴雨天,从地里运回来的玉米沾了水,堆在院子里不到半天就发热了,我这心里急得像火烧!”种粮大户张富华刚卸完满满一车玉米,看着玉米粒顺着传送带“钻进”烘干塔,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为应对连阴雨天气,我们启动‘人休塔不休’模式,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烘干处理,日处理能力可达450吨。”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红燕说。
车间内,技术人员紧盯中控屏,密切监控着烘干塔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塔内的热风循环系统将玉米粒反复翻转,烘烤后的干粮从出料口涌出,色泽金黄。
李红燕抓起一把玉米粒:“你看,含水率35%的湿粮进去,3小时后出来就是安全粮,每天能让周边八九百亩玉米躲过霉变风险。”
来此调研粮食烘干情况的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宋振宇对记者说,全市88个粮食烘干点、136台粮食烘干机已向社会公布,指导群众根据需要就近烘干。同时,组织开放村委大院、闲置厂房、文化广场等开阔场地,指导群众及时晾晒收获作物,降低霉变风险。
说话间,粮食收购户谢胜利开着一辆满载玉米的卡车,熟练地驶入田田圈农业服务中心,稳稳地停在磅秤上。
“这里设备好,不用排队。”谢胜利说,收上来的玉米烘干了,心里才踏实。
往年玉米收上来含水率在30%左右,而今年收上来的玉米含水率高,烘干时间延长,加上燃料费用的上涨,整体成本增加了不少。
但李红燕的态度坚决:“农民送来了粮食,无论如何也要收下,这对他们来说是大事。”
“粮食安全大于天。”宋振宇说,为应对“三秋”连阴雨天气,市里组织农机维修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等设备提供检修服务,确保应收尽收、应烘尽烘。
傍晚时分,烘干车间里的灯火愈发明亮。装载机的轰鸣声、传送带的转动声、工人的指挥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秋收乐章。
樊霞 成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