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青贮季。眼下,库车市各青贮收储加工点和田间一片繁忙,各乡(镇)紧抓有利时机制作青贮饲料为牲畜越冬备足“口粮”。
当前是制作青贮饲料的最佳时机,正是玉米蜡熟期,秸秆水分含量保持在65%—70%,营养物质积累达到了峰值。此时收割、粉碎成2—3厘米的草料进行发酵后,其清香味更浓郁,营养更丰富。
10月9日,在牙哈镇大片玉米田里,收割机在田间有序作业,一株株玉米被卷入机器,随即被粉碎成 2—3厘米的均匀草料后,通过传送带精准装入运输车,直接运往青贮窖发酵。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清甜味,这是被粉碎的玉米植株释放出的味道。
在该镇一养殖基地,养殖户亚库普江·热合曼正开着大型铲车,把大货车上满载的青贮玉米料推进几米深的青贮窖后,再开着铲车进入窖内,铺平压实草料。亚库普江·热合曼说,要制作500吨青贮饲料,保障自家养殖的100头牛和80只羊过冬。
该基地养殖2000多头牛和近3000只羊,一排排养殖大棚前的青贮窖,有的已装满草料、密封后正在发酵。牙哈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亚森·尼亚孜介绍说:“我们严格把控玉米蜡熟期这一黄金收割窗口,采用分层碾压+全覆盖膜密封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氧气残留,确保发酵环境稳定,饲料营养最大化。今年全镇总收储全株青贮玉米饲料将突破18万吨,青贮工作将在10月20日结束。”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改饲”等政策为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如今库车青贮产业从生产、储备到应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体系。青贮饲料打捆包膜一体机(以下简称“打捆机”)的推广应用,让原本繁琐、劳动密集的饲料储存工作更省时省力。
日前,在阿拉哈格镇玉米田间,收割机、打捆机联合作业,一次性完成收割、粉碎、包膜等工序。只见被粉碎的草料通过灵活旋转的卸料筒,直接倾泻进紧随其后的打捆机料箱,随着原料不断加入,逐渐成形被包膜后,一个个标准化青饲草包被“吐”到田地里。包膜是制作青贮饲料的关键。它创造了一个无氧环境,内部的原料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开始发酵,既能长期保存营养(长达一两年),又能产生牲畜喜爱的酸香味。
库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穆红星介绍,库车市立足“粮饲兼顾、草畜配套、以养带种、农牧互促”的农业循环模式,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本年度,库车市计划完成180万吨青贮饲料的制作,可完全满足157头(只)牲畜冬季的饲喂需求。(王红丽 王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