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宇航)提交招股书,拟于港交所上市。
国星宇航成立于2018年5月,公司以商业航天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致力商业卫星星座建设,构建天地一体化AI基础设施,面向全球提供广泛覆盖、低成本、低门槛的商业化星基解决方案与天基智算服务。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陆川先后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硕士,于2018年6月获广东工业大学博士,拥有近20年的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研究经验。
自成立以来,国星宇航成功开发了多颗AI有效载荷及应用卫星,验证了太空复杂环境下的AI技术应用能力,并收集了大量卫星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各行业。截至2025年1月,国星宇航已自主开发6颗AI有效载荷、4颗AI应用卫星及4颗AI智算卫星,并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13项太空任务。其2024年发射的XSD-15卫星成功验证全球首个太空在轨AI大模型,标志着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的重大突破。
由于公司的营运模式是以项目为基础,公司现时针对由成都AIT中心和嘉兴卫星测试基地支持的各项目的特定需求而采用弹性制造策略。相比从事批量化制造的行业,并无对成都AIT中心和嘉兴卫星测试基地的产能进行有意义的计量。
国星宇航的成都AIT中心于2021年开始运作。此外,公司已在浙江省嘉兴市设立卫星测试基地,并于2024年投入运作。公司的成都AIT中心和嘉兴卫星测试基地支持500公斤以下多功能卫星的研制。
此外,公司正积极通过于2024年1月在深圳收购一幅总建筑面积约为30,828平方米的地块(该地块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正进行施工设计)扩展卫星研制能力。相比根据特定项目要求支持卫星研制的成都AIT中心和嘉兴卫星测试基地,深圳中心于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将代表着迈向卫星批量化制造的战略性步骤,使公司能够扩大业务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和截至9月30日的2024年前九个月(前三季度),国星宇航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77亿元、5.08亿元和2.37亿元,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9090.7万元、1.39亿元和2.14亿元。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是该公司处于早期爬坡阶段,在研发并发射AI卫星的同时,亦专注于开发核心技术以提升自身的AI算法及算力。
按业务结构来看,国星宇航主营业务由星基解决方案、卫星及相关服务、其他服务三部分组成。其中,星基解决方案是第一大主营业务收入。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各期期末,该公司的星基解决方案收入分别为1.03亿元、4.60亿元、1.93亿元,占其总收入比例分别为58.0%、90.7%、81.5%。
星基解决方案方面,国星宇航通过将卫星遥感数据转化为高精度的3D数字模型,以模型支持多个行业应用,包括空间智能与算力服务、数字城市应用、城市治理、文旅、体育及游戏应用等星基解决方案。
卫星及相关服务方面,国星宇航的收入涵盖全卫星生命周期,包括有效载荷、平台及整星研发、组装、测试、发射协调、在轨交付以及发射后运营及控制管理。在已开发的4颗AI智算卫星之外,截至2025年1月18日,国星宇航已获得研制另外20颗AI智算卫星的订单,并就其中12颗卫星订立发射服务协议,预期于2025年发射。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国星宇航投后估值也从最早的9500万元,增长到截至2024年末的逾65亿元。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创始人陆川通过北京星融宇航和北京新时代空间,合计占国星宇航总股本的比例约为33.58%。紧随其后,盛希泰博士通过无锡国星基金、洪泰工业化、洪泰酷娱合计持股约11.84%。 此外,早期投资方星河产业集团持股约10.01%;深创投持股约3.90%。
其中,星河控股集团全资持有星河产业集团,因此星河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黄楚龙直接或间接持有国星宇航10.01%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黄楚龙一手创办的星河控股集团是国内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旗下现有地产、金融、置业、产业四大集团。公司没未上市,他一度被称为深圳的“隐形富豪”。2024年,黄楚龙凭借13亿美元的身家跻身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