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记者沈右荣
与格力电器缠斗10年的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克斯”)踏上了赴港IPO上市的征程。
春节之前,奥克斯向港交所递表,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奥克斯早就有进入资本市场之意。此前,公司曾在新三板挂牌,筹划冲击A股IPO但未能如愿。
此次冲击港股IPO,奥克斯的有利条件是,经营业绩快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盈利逾27亿元,同比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奥克斯的短板是核心技术。近几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仅在2%左右,年度研发投入在5亿元左右,远低于格力电器的70亿元。2017年至2023年,格力电器27次起诉奥克斯专利侵权均胜诉。
备受质疑的还有,本次IPO前,奥克斯突击分红37.90亿元,实际控制人郑坚江家族分得约36.52亿元。
奥克斯财务压力明显。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4.56%。
分红37.9亿元后赴港IPO上市,奥克斯背上了圈钱的指责。有人甚至呼吁,奥克斯的融资应该叫停。
突击分红再赴港上市
赶在春节前夕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奥克斯引发了广泛质疑。
今年1月15日,奥克斯向港交所递表,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保荐。
奥克斯早就想进入资本市场。2015年12月,公司曾获准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便于2017年1月摘牌。
2016年,奥克斯计划冲击A股IPO,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聘请东方证券进行上市辅导,2023年6月完成上市辅导。受A股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此次IPO未能成功。
奥克斯在招股书中解释,公司没有A股上市的拟定时间表。放弃A股转战港股的原因是,港股上市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本次赴港IPO,奥克斯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本次募资,将用于全球研发?智能制造体系升级、供应链管理强化、销售及经销渠道拓展、补充营运资金?
奥克斯为何要执着于IPO上市?公司真的缺钱吗?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9月底,奥克斯的资产负债率达84.56%。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为36.96亿元,对应的长短期债务合计为27.46亿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34.38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97.4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8.96亿元,同比下降33.84%。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0.35亿元。
从上述数据看,奥克斯确实存在一定的财务压力。尤其是在空调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开拓海外市场等需要资金支持。
备受质疑的是,在本次IPO前,也就是IPO的业绩记录期内,奥克斯突击派发股息37.90亿元。
突击分红37.90亿元,再赴港上市融资,这一操作,被市场质疑为圈钱。
此次分红,大部分流向了奥克斯的实际控制人郑坚江家族的腰包。
奥克斯由浙江宁波人郑坚江创立,第一大股东奥克斯控股持有公司96.36%股权,奥克斯控股由郑坚江持股85%,其弟弟郑江、内兄何锡万合计持有剩下15%的股权。
也就是说,37.90亿元的分红,郑坚江家族分得了36.52亿元,其中,郑坚江个人分得31.0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37.90亿元的分红,几乎分光了奥克斯2022年、2023年两年的盈利。
夹缝中求得快速增长
奥克斯冲击港股IPO的底气,是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3年,奥克斯的销量增长率为38.6%,市场份额约为6.2%。在全球前五大空调企业中增速第一,远超全球市场3.9%的平均增速。同时,按2023年销量计算,奥克斯也是中国大众市场家用空调第一品牌。公司称,其业务覆盖全球超140个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奥克斯的经营业绩表现也较出色。2022年、2023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023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2%;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9%。
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的营业收入达到242.78亿元,同比增长15.4%;归母净利润为27.16亿元,同比增长17.8%。
业务分布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奥克斯家用空调收入为214.42亿元,占总营收比为88.3%,毛利率19.8%;中央空调收入为24.29亿元,占比10%,毛利率32.2%;其他收入为4.05亿元,占比1.7%,毛利率46.6%。企业整体的毛利率则为21.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保持增长趋势。
这样的经营现状,应该还算不错。
奥克斯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创始人郑坚江直接相关,郑坚江推动奥克斯实施了一些异常的营销策略。
奥克斯曾因“价格战”被业内熟知。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奥克斯发起了一场“免检是爹,平价是娘”的“爹娘革命”,40多款机型的空调降价幅度高达30%。一年后,奥克斯又发布了《空调成本白皮书》,称一台1.5匹冷暖型空调成本只需1800元,并再次带头降价。因为带头降价,奥克斯博得了“价格屠夫”称号。
正因为价格亲民,奥克斯获得了一批消费者支持。奥克斯销量迅速从2001年的20万套上升到2004年的325万套,完成了从宁波的小家电作坊到全国知名空调品牌的转变。
此外,奥克斯较早布局线上销售,也抢占了一波流量。
凭借较早布局线上以及价格战,近三年,奥克斯实现了经营业绩稳健增长,但是,公司是在夹缝中谋生,较低的毛利率和净利润水平,说明公司竞争力还不强。
目前的家电处于存量竞争阶段,仅仅拼价格,奥克斯恐怕难以走远。
研发投入不足技术短板待补
技术,是奥克斯最大的短板。其与格力电器的缠斗,也是技术不足的体现。
自2013年起,格力电器掌舵人董明珠公开指责奥克斯挖走人才,首次将“格奥”矛盾公之于众。
2015年,格力电器起诉奥克斯,指控对方侵犯自身3项新型实用专利。最终,法庭判决格力电器胜诉,奥克斯被判赔230万元。
2017年,格力电器再次提起专利诉讼,指控奥克斯侵犯其8个类别的空调产品专利。经过三年诉讼,2020年3月,法院判决奥克斯赔偿4000万元,创下当时空调行业专利索赔金额最高纪录。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至2023年4月,格力电器共27次起诉奥克斯专利侵权,均胜诉。奥克斯也曾起诉格力电器专利侵权,但最终未获得法院支持。
2019年6月,格力电器在官方微博和公众号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实名举报奥克斯生产的空调不合格。
10年缠斗尚未画上休止符。2023年7月,格力电器起诉奥克斯、宁波奥胜及古汤汤等五名自然人侵害商业秘密,请求法院将八件专利的专利权从奥克斯转移到格力电器名下,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9900万元。目前,该案尚未判决。
频频被起诉、频频败诉,暴露了奥克斯的技术短板。
在研发投入方面,奥克斯确实不多。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98亿元、5.67亿元、5.09亿元,研发费率维持在2%左右。
主营空调的格力电器,2023年的研发投入为70亿元左右。
有分析人士认为,奥克斯空调目前最大的软肋是不具备核心零部件即压缩机的自主生产能力。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企业,均通过收购或自主研发完成了压缩机的自主生产能力,奥克斯严重依赖压缩机外部采购,造成了空调产业链条不完整。这也使得奥克斯空调的品质、性能上与大品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频频被起诉专利侵权,频频败诉,也使得奥克斯的品牌影响力受到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信任度也有所下降。
消费者频频投诉奥克斯的产品质量。有投诉者称,在奥克斯旗舰店买的三台挂机,不制冷不制热。
除了亲民的价格,奥克斯还有哪些明显竞争力?
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