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火锅丸子要IPO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近日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井食品”)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A+H”双重上市。
时间回到2001年,河南老乡刘鸣鸣下海创业,在厦门成立安井食品。二十多年间,安井食品成长为全国速冻食品巨头,其生产的牛肉丸、鱼丸、小酥肉等食品,更是遍布全国各大商超,成为一代人的餐桌记忆。
2017年,安井食品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最新市值超200亿。这一次,刘鸣鸣再次叩响港交所大门。
河南老师转行卖鱼丸
又要敲钟了
安井食品的故事,要从一位河南老乡说起。
出生于河南郑州,刘鸣鸣后来考上同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工业大学当老师。彼时正值下海潮,于是做了两年教师后,他决定放弃安稳的生活,投身商界。
其中一段在外企的工作经历,让他看到国外的超市和大卖场中,速冻食品已如家常便饭,但在国内却还并不多见。察觉到其中的商机,刘鸣鸣决心创业。
2001年,刘鸣鸣在福建厦门创办了华顺民生(即安井食品的前身)。福建渔业资源丰富,起初公司以鱼糜类产品为主,如鱼丸、鱼豆腐等。当时市场上已经跑出海欣食品和思念食品等速冻巨头。因此,安井食品选择了错位竞争的路线,避开巨头们布局的商超一线渠道,转而将产品铺在了农贸市场和中小餐饮店等下沉市场。
2007年,安井食品开始战略切换,抓住火锅速冻制品市场先机,相继推出4个年营收过亿大单品,并在厦门、无锡、泰州等地落成生产基地,实现弯道超车。到2016年,安井食品实现营业收入29.97亿元。
2017年,安井食品成功在上交所上市。上市前,安井食品还引入了深圳秀水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同盛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等外部投资人,公司最新市值超200亿。
虽于南方开启事业版图,但刘鸣鸣怀揣乡土情怀。早在2013年,河南安阳市就派招商工作组多次前往福建安井食品洽谈。于是,在公司完成上市后不久,刘鸣鸣便回乡投资,在安阳汤阴建立河南安井。随后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刘鸣鸣又通过三期投资,使河南安井成为当地健康食品产业的重要力量。
这些年来,安井食品相继推出锁鲜装系列、火山石烤肠、虾滑、烧麦、小龙虾、小酥肉、牛羊肉卷等明星产品,形成以华东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拥有超过2000家一级经销商,客户遍布大润发、永辉、沃尔玛、舞美等连锁大卖场、呷哺呷哺、海底捞等知名餐饮连锁品牌以及多家休闲食品类上市公司上游供应链企业。
早在去年1月,安井食品公告称,通过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的议案。直至近日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H股发行上市的申请。花甲之年,刘鸣鸣有望再次登上IPO敲钟舞台。
一年卖出140亿
资料显示,当前安井食品的产品主要包括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速冻面米制品。根据招股书,截至2024年9月,三者营收占比分别为50.8%、30.2%、16.5%。其中速冻调制食品包括速冻鱼糜制品和速冻肉制品,速冻菜肴制品即为预制菜。
看似不起眼的火锅丸子,却撑起了安井食品百亿营收。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9个月,安井食品营收分别为121亿、139.65亿及109.95亿;期内利润分别为11.18亿、15亿及10.62亿。
截至2024年9月30日,安井食品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20亿元,可以看出,企业账面资金较为宽裕。
那么,安井食品为何发起港股IPO?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赴港上市主要是为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提升综合竞争力。正如眼下掀起A+H上市潮,港股被不少企业视为拓展全球化市场的重要支点。
早在2021年,安井食品便开始探索海外市场。当年3月,安井食品就曾斥资收购英国功夫食品70%股份,该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采购及销售速冻食品,产品包括速冻水饺、小笼包、牛羊肉卷等。也是在这一年,安井食品正式将境外收入单独列入财报。
谈及收购原因,刘鸣鸣曾介绍,“我们在欧洲经过考察,在是自建厂还是并购一家相对成熟的企业上,我们选择了一个已经锻炼成熟的有市场份额,有品牌力的企业,然后逐步再去延伸。”通过功夫食品这个据点,可以学习欧洲在食品制造、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助力安井提升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当安井成为成功的跨国企业,也势必会让国内消费者更加信赖安井品牌。
发力出海背后,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业绩压力。根据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报,安井食品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增幅跌至个位数,仅为9.42%。曾被寄予厚望的预制菜业务,增速也开始放缓。眼下餐饮行业普遍陷入价格战,内卷严重,安井食品不得不向海外市场寻找新增长。
2023年12月,安井食品成立集团进出口部。不过从财报来看,2023年安井食品的境外收入占比不足1%。2024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境外收入达1.22亿元,同比增长35.77%,但在百亿总营收中占比仍较少。
正如刘鸣鸣所说,“食品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走向全球是有机会的”。
餐桌上正跑出一个个IPO
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永远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生意。
中国有着14亿人口,而“吃”往往是内需消费中最基础的需求,放眼我们耳熟能详的餐饮企业,大多都是从街边小店起家,以品质和口味取胜,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向全国,甚至从中还诞生了一批全球性品牌。
目之所及,一个个从餐桌上跑出来的IPO正席卷而来。
去年底,专做安徽菜的小菜园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最新市值超100亿港元;就在小菜园上市当天,休闲中式餐厅品牌绿茶餐厅再次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另外消息传出,顶巧餐饮集团计划今年赴港上市,旗下拥有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贝瑞咖啡、康师傅全民面馆四大品牌,门店总数超3000家。
调味品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这里正跑出一个IPO。据海天味业公告,公司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14年,海天味业已于A股上市,最新市值超23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酱油一哥”。
还有一个个饮料IPO。有消息称,大窑饮品可能寻求2025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作为内蒙古老牌区域饮品代表之一,大窑如今在餐饮店中几乎随处可见,可以说是近几年饮料品牌中开拓全国市场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新茶饮品牌来势汹汹。奈雪的茶、茶百道早已登陆港股。近日沪上阿姨、蜜雪冰城、古茗也纷纷更新招股书,重启港股IPO。目前来看,古茗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有望成为“新茶饮第三股”。
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兜兜转转间,竟意外在港交所相遇。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往往是很多国内品牌的“出海”首站。在全球化出海的大趋势下,以港股为新起点,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关注,进一步拓展国际品牌知名度,也几乎成为行业龙头们的一致选择。
“未来,香港交易所将继续与内地合作伙伴和市场各方通力合作,不断拓展和优化互联互通机制,不断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连接中国与世界,连接资本与机遇。”此前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称,尤其是已经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时可以进入快速审批流程。于是我们看到,一波A+H上市潮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