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人民空军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一部献礼微电影《梦远》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在这部微电影中,国人熟知的“三剑客”——歼 - 10、歼 - 16和歼 - 20无一缺席,而更令人惊喜的是,一款名为“玄龙”的新型无人机——攻击11闪亮登场。官方此次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大大方方地确认了这款新机型的存在,瞬间在军事领域引发了轩然大波。
“玄龙”的外形极具科幻感,与空军现役的多数无人机截然不同。它采用了飞翼布局,机翼和机身完美融为一体。对于有军事常识的人来说,这种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显著提升战机的隐身能力。在当今的军事科技领域,隐身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款战机先进与否的重要指标。此前,无人机在空战体系中往往被定位为半消耗型装备,主要目的是以小博大,用造价相对不高的无人机去攻击对方的高价值目标,至于能否安全返回,并非首要考虑因素。俄乌之间的无人机大战就是这种作战理念的典型体现。然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空战体系中的地位正逐渐提升。

隐身需求升级:“玄龙”应运而生
随着无人机战术地位的提高,其执行的任务也愈发复杂。从简单的攻击任务到深入敌后侦察、定点清除等高难度任务,无人机的性能要求自然水涨船高,制造成本也随之飙升。过去一架无人机可能只需几十万美元,而未来一架高性能无人机可能高达几千万美元乃至上亿美元。如此高价值的装备,显然不能再当作消耗品来使用,不仅要让它圆满完成任务,更要确保它能安全返回。这就对无人机的战场生存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提升隐身性能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虽然官方没有披露“玄龙”具体的隐身能力数据,但结合其飞翼设计和机身大小,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它的雷达反射截面应该小于歼 - 20,这使得对方的雷达几乎难以发现它。在未来的空战中,隐身能力将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玄龙”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为空军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隐身性能的新型作战平台。

协同作战利器:“玄龙”的多面手角色
从微电影中可以看出,“玄龙”主要的战术用途是与有人战机实施协同作战,这很可能也是未来空战的主要形态。“玄龙”可以充当歼 - 20或者人民空军六代有人战机的僚机,在战场上实时监控敌情,观察战场态势,辅助电子对抗,引导有人战机作战。在这种作战模式下,“玄龙”就像是一个集侦察机、电子战对抗机和预警机为一体的多面手。
它能够显著强化有人战机的战斗力,同时提高有人战机的生存能力。与现在不具备隐身能力的辅助类军机相比,隐身的“玄龙”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它可以凭借自身的隐身性能,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为有人战机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避免有人战机过早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此外,“玄龙”的机身设计暗示它很有可能具备察打一体能力,这意味着它不仅可以为有人战机打辅助,还能在战场上单独出击。凭借其超一流的隐身能力,“玄龙”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破对手的防空网络,深入敌人后方实施致命一击,然后再安全撤离,成为空军手中的一把突防尖刀。

技术测试先锋:“玄龙”与战略轰炸机的关联
“玄龙”还有可能扮演着提前测试中国“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相关技术的角色。目前,空军的装备体系中,可能就差战略轰炸机这一块拼图就完整了。近年来,关于中国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传闻不少,但真机却始终未见踪影。从一些媒体曝光的信息来看,中国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很有可能采用的也是飞翼设计,曝光的图片和“玄龙”有着相似之处。

基于这一点,我们有理由认为“玄龙”和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眼下,“轰 - 6”系列轰炸机已经服役了几十年,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没有自主研发战略轰炸机的经历,在不少技术上存在许多空白。因此,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到现在还没有面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在技术上遇到了瓶颈,可能是新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就像“福建舰”装备的电磁弹射一样,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因为试错成本太高。而在“玄龙”上测试验证中国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新技术,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