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周三开始直接审理特朗普的关税案件,这场诉讼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经济基础,也可能影响到全球关税体系的未来发展。

尽管白宫对外宣称这场官司会赢,事实上,他们早就做好了应对失败的准备。特朗普政府手中最大的“武器”是1977年通过的《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IEEPA)。正是通过这部法律,特朗普将几乎所有的贸易伙伴都纳入了所谓的“解放日”关税体系。这一做法相当大胆,实际上是把一部冷战时期为应对危机而设立的法律,变成了贸易谈判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而最高法院现在要审理的,就是IEEPA是否可以像特朗普那样被广泛使用。

当初国会制定IEEPA的目的,是为了在国际危机时,实施经济制裁,而不是让总统可以随意利用这部法律征收全球关税。白宫表面上信心满满,但其实已有两个下级法院作出了不利的判决,这也是他们悄悄准备败诉方案的原因。这场官司的结果至关重要。

如果白宫胜诉,特朗普就能继续利用关税作为谈判工具,迫使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带回美国,或者施压其他国家达成协议。但如果败诉,这个“万能杠杆”就失去效用,未来的谈判将不再那么顺利。

白宫对外表现得非常自信,官员们公开宣称案件“非常清晰”,强调国会早就赋予了行政部门在紧急状态下征收关税的权力。官员们的豪气让人感觉他们坚信一定能赢。然而,私下里,白宫并没有那么放松,贸易和法律团队早就开始准备各种可能的“部分败诉”情形,摸索不同的替代方案。

这种“表面强硬、内心准备”的做法也能理解,因为关税不仅能带来巨额财政收入,还能在外交谈判中占据话语权,白宫自然不想轻易放弃。然而,白宫的自信也并非没有道理。IEEPA历史上确实被多次使用,像是对伊朗的能源制裁。只是这次用IEEPA大规模征收全球关税,显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扩权,这也让外界产生了不少争议。

白宫早就为可能的失败准备了备选方案,关键在于232条款和301条款。232条款主要用于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目前已经在木材、芯片、药品等领域开展调查,并对铜、铝、钢铁、汽车等行业征收新税。而301条款则用于应对“不公平贸易行为”,例如对白巴西的调查已经成为模板。如果IEEPA受限,白宫打算通过更多的调查,弥补关税缺口。此外,122条款、338条款等也被作为备选法条,但这些法条的流程较慢,适用范围较窄,而且同样可能被诉讼挑战。

显然,没有哪个法条能像IEEPA那样,既快速又灵活。更麻烦的是,美中刚刚达成一些宽松的贸易安排,如果白宫现在贸然启动更多调查,可能会破坏之前的努力。

欧洲盟友对美国的关税政策非常清楚,有两名欧洲外交官私下表示,他们早就预料到,就算最高法院推翻全球关税,白宫也一定会找到其他方法,因为他们早前就经历过钢铝关税的风波。他们对美国的贸易政策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国会方面的态度也至关重要,几名共和党议员公开反对全球关税,众议院领导层还推迟了相关投票,实际上帮白宫挡住了一部分压力。但最终,关于总统是否能使用关税的权限,还是要靠国会来通过立法明确。毫无疑问,这场博弈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美国本土。如果白宫成功维持或复制关税权限,可能会引发更多国家效仿,搞贸易保护主义。如今,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在调整自己的贸易伙伴,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所以,无论这场官司的结果如何,关税作为“万能工具”的时代,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特朗普关税案件本质上是美国行政部门和立法机构之间的一场权力斗争。白宫一边在法庭上死守IEEPA,一边通过其他法律条款搭建“安全网”,目的无非是想保住关税这一重要的“谈判工具”。
然而,全球贸易体系已经难以承受如此波动。希望各方能够找到更加理性的解决方法,毕竟合作共赢才是长远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