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的话术从“加征150%关税、取消会面(当时压根也没有确定会面)”到“会面未必取消”再到“中国和美国可以共赢”又到“月底我们将会面,我们可以达成伟大的协议”。
整个过程基本就是懂王眼神逐渐清澈的过程。
路透社爆料说这次我们的条件是取消所有关税,回到18年,包括各种科技限制。
当初抗美援朝,让美国退回三八线,美国一开始也是不同意的。
谈,我们大门敞开。打,我们奉陪到底!
再艰苦有抗美援朝艰苦?当初我们就抗住了、打赢了!今天我们依旧可以!
抗美援朝告诉美国,你打仗是打不赢我们的!
贸易战再次告诉美国:你打经济战依旧打不赢!
一直打,打完完全胜利!中国必胜!
据美媒报道,那位酷爱放狠话的商务部长因背后搞小动作,引发第二轮反击,已遭懂王训斥疏远。懂王甚至公开表示,自己对引发反制的制裁“完全不知情”,并斥责卢特尼克“做了蠢事,搞砸了对华谈判”。曾经是电视常客的卢特尼克,过去一周几乎消失。美国网友都在问:这老头还好吗?

如果真如路透社所说,那么这次不一样了!
综合多方信息分析,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判断:在未来的中美博弈中,中国将采取更为坚定和主动的姿态,不断压缩美方的战略周旋余地,所有行动都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坚定不移地推进并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在会谈安排与策略层面,中方也将采取令美方感到不适的方式推进。例如,若美方代表贝森特对李成钢有所不满,中方反而可能持续安排李成钢参与谈判,针对美方的关键议题持续施压。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讨论中有观点指出:和东大谈判,东大第一次给出的条件最好不要拒绝,因为这会是接下来他们给出的对你最有利的条件了。这句话的含金量,随着历史的推移,会越来越高。
这也正是贝森特感到压力的深层次原因——问题不仅在于他个人能力或美方策略的局限,更在于中方整体战术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而贝森特恰好处在这一战略转折的关键节点。
同样,特朗普近期的频繁表态也反映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局面——与他第一任期时相比,形势已大不相同。大概率现在已经看穿老美“纸老虎”本质,已经不可能持续施压。
美方或许仍试图沿用过去作为“进攻方”的战略来应对,但中方已通过强有力的回应,清晰传递出局势已变的信号,令其措手不及:剧本确实已经更换。

是的,局面彻底改变,“攻守易形”正是对此最贴切的概括。
美国和中国坐下来做这种谈判,说明了一件事情,在军事上,美国已经接受了中国是和他们平起平坐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在他们的心里,中国已经是他们无法打败的军事对象了。
另外就是稀土这块了,我觉得基本没得谈,既然说了,就没打算让步,最理想就是给你老美脖子松一下!
特朗普在和澳大利亚签完合同后还说“稀土一年之后满大街白菜价,一美元”,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如果说美国的轻稀土,计划在未来1-3年实现自给,这是可能的;而重稀土,它需要5-10年才能建立起相关产业。
有人说 “没有中国的技术,美国不行”,咱们理性客观地拆解。
稀土这件事上,在麦格昆磁搬到天津之前,全球就有稀土产业。欧洲有,法国现在还保留一部分,美国也有。咱们能在稀土领域占据优势,一是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国,二是因为诸多原因导致全球稀土产业链向中国转移,由此形成了绝对的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而在规模和价格优势的基础上,我们又产生了技术优势和提纯优势:中国稀土的纯度成本,比其他国家低 5 倍以上;若成本相同,中国稀土的纯度能比其他国家高两个数量级(差两个零),这就是中国稀土的核心优势。

现在特朗普跟澳大利亚合作搞稀土,先期各投 10 亿,后续计划总投 80 多亿,这种规模投入就是为了应对咱们的稀土管控政策。但两个大国在全球供应链上很难完全脱钩,所以双方都在做完整的准备。
另外,咱们在稀土领域作为强势一方,短期内依旧要保持合理的价格策略:在对方(如美国、澳大利亚)大规模投入稀土产业但未形成规模之前,我们可以卖高价;等对方开始规模化生产,我们就打价格战。相比之下,美国的企业没有特别长远的计划,基本是经不起市场冲击的!
路透社爆料说我们的条件是取消所有关税,回到18年前。包括各种科技限制。
我觉得这才是对昂撒的正确谈判方法。只有把他们揍疼了,才会真正的谈判。否则都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