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三农”的金融答卷——“保险+期货”十年深耕助力农业稳收增产
创始人
2025-10-23 09:42:10
0

在10月中旬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了一组数据:“十四五”时期,我国年均粮食收购量保持在4亿吨以上,当前市场化收购占收购量超过九成,已成为粮食收购的“大头”。

在10月中旬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了一组数据:“十四五”时期,我国年均粮食收购量保持在4亿吨以上,当前市场化收购占收购量超过九成,已成为粮食收购的“大头”。

粮食市场化收购本质是“价补分离”,从原来的国家政策性收储为主导,转变为多元化主体共同入市收购,从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收购主体回归市场,粮食价格再度成为影响农户种植收益的主要因素。

针对如何化解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户的不利影响,我国金融业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实践探索。2015年,全国首单“保险+期货”项目落地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此后,这种中国独创的金融助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推广,并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义县模式”打响第一枪

“保险+期货”模式推出的重要背景便是收储制度改革,其开端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

谢志国是义县玉米种植大户,现任锦州华茂谷物合作社负责人,从事粮食工作超过40年。早在2013年,他便察觉当时的玉米收储政策已经走到极限,收购价格大幅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导致国内玉米库存压力巨大。

“我那时在想,一旦后面收储政策退出,收购价格重新和市场价格接轨,如何保障农民的种植收益和积极性,需要找到解决途径。” 谢志国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当时我国期货行业也在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2013年夏天,由大连商品交易所、新湖期货组成的团队来到义县,与谢志国共同探索期货衍生品助农项目,服务当地的玉米种植产业。

起初的2013年到2014年,项目以“二次点价+复制期权”模式为主,即提前确定基准收购价,相关风险由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利用场内期货拟合期权进行对冲,若后续市场价高于基准价,种植户有权进行期货盘面的二次点价。

然而,对于从未接触过期货的农户而言,上述模式是晦涩难懂的,导致项目推广十分困难。

谢志国回忆说:“期货团队是2013年酷暑来到义县的,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进行项目宣讲,一直到寒冬都在走村串户,连本地最偏僻的乡镇都去了。最终,那年有1000吨玉米参与了项目,最终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20块钱(每吨)左右,农户反响非常好。”

2015年,人保财险辽宁分公司加入了项目,将其作为探索农业保险创新路径的大胆尝试。

人保财险辽宁分公司农业农村保险部主管张岳峰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保险业角度看,传统农险多以“产量损失”为保障核心。而引入期货后,可专门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进行设计——这一风险正是农户在“价补分离”政策下的核心痛点。

对于项目而言,一方面,保险公司服务网点分布广泛,与农户沟通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将项目整体打包成农业保险产品,其形式更便于农户理解。至此,“保险+期货”模式的基本形态浮出水面。

2015年8月,全国首单“保险+期货”项目正式落地义县,为当地包括谢志国在内的51户玉米种植户提供风险保障,项目最终支付赔款9.64万元,赔付率为208%,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和探索,为次年“保险+期货”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提供了实证依据,也拉开了该模式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序幕。

“农民怕啥呀?一是怕灾,二是怕卖粮难,三是怕卖价低。这个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让农民的粮食能卖个好价钱。农民种粮有收益,才更有积极性,也更爱惜土地,这样粮食安全也更有保障。”谢志国说。

创新模式惠及全国

2016年起,“保险+期货”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既是对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进一步提升模式成效的殷切期望。其中,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2021年提出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十年来,“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将银行、仓储企业、粮食龙头企业等更多主体纳入到模式中,为农户打造覆盖银行信贷、价格保险、灾害保险、收购渠道、粮食仓储等环节的全周期综合保障方案,实现从种到卖的风险管理闭环。

2020年,在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的专项支持下,浙商期货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推出了“保险+期货+银行信贷+粮食商行+基差收购”全产业链风险管理创新试点,为当地37.2万亩共计21.68万吨玉米提供保障,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超过60%。

据武城县财政局副局长唐明亮介绍,该试点在当时实现了诸多机制创新:在种植环节,聚焦“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入银行为参保农户发放贷款;在仓储环节,针对“存储不便,损耗较多”问题,组建粮食商行按照“免费存储、存粮获利”的原则收购粮食;在销售环节,借用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产量测算,将“价格险”转化为“收入险”,同步化解农户受灾的担忧。

二是随着国内期货品种不断丰富,“保险+期货”保障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共计上市农产品期货超过20种,很多都成为“保险+期货”项目的保障目标。

河南省漯河市是全省首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在大商所、漯河市政府、漯河市畜牧局等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挂牌上市当天,大地期货就与太平洋产险河南分公司在漯河市临颍县落地了国内首单生猪收益指数“保险+期货”项目。

生猪收益指数“保险+期货”项目实际运用了三个已上市期货品种,将生猪、玉米、豆粕期货按照一定比例拟合成生猪收益指数,以此作为保险标的,充分贴合养殖户的实际情况。

自2021年以来,漯河市生猪“保险+期货”项目共承保生猪22.58万头,总保费超2570万元,保额近4亿元。

推动项目扩面提质增效

十年间,“保险+期货”模式见证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并在其中贡献了金融市场的专业力量。

在义县,2015年至2019年,“保险+期货”模式累计承保玉米种植面积75万亩,保障玉米规模近35万吨,总计实现理赔款2971万元,帮助当地近9000户农户在临储政策退出、粮价剧烈波动时稳住了收益,实现了精准扶贫,见证了该县在2019年全面脱贫。

在武城县,“保险+期货”项目协助农户抵御了2020年的风灾、涝灾(当年全县玉米平均减产31.7%)。2022年,武城县“保险+期货”玉米收入保险项目,入选了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

展望未来,“保险+期货”模式势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各方参与主体还对“保险+期货”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

首先是资金问题。由于覆盖价格波动的保险产品风险更大、保险成本更高,若要维持农户自缴保费比例不变,需要各级政府、交易所及期货机构在补贴政策上具备延续性。其次是人才培育。多方均建议加大期货专业人才培养支持,为保险机构、基层农业部门等培养兼具农业、保险、期货市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最后是期货品种体系建设。当下极端天气频发,市场呼吁推出天气指数等新型期货衍生品,以实现农业风险管理产品的突破。

相关内容

永安期货与凌钢股份签订全面...
每经AI快讯,10月23日,据永安期货公众号消息,近日,永安期货与...
2025-10-23 13:09:04
广州罗冲围松溪城改项目获批...
观点网讯:10月22日,广州市白云区螺涌、松南、松北三村城中村改造...
2025-10-23 13:04:26
香港力推数字货币之际,港交...
那些计划将主营业务转向DAT(Digital Asset Trea...
2025-10-23 12:56:31
合成橡胶期货:主力合约涨1...
【周三合成橡胶期货价格上涨,多因素影响市场走势】周三,合成橡胶期货...
2025-10-23 12:53:26
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上涨 ...
每经AI快讯,10月23日,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上涨,焦煤涨超4%...
2025-10-23 12:06:29
焦煤期货主力合约大涨超4%...
钛媒体App 10月23日消息,焦煤期货主力合约大涨超4%,现报1...
2025-10-23 12:00:33

热门资讯

公告速递:摩根天添宝货币基金调... 证券之星消息,10月23日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发布《摩根天添宝货币市场基金调整非个人投资者大...
特朗普考虑对外国药品定价启动3...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启动一项针对药品定价的新调查,以促使外国为药品支付与美国相同的价格...
原创 关... 中美贸易战尚未平息,两国在网络空间的对抗也愈发激烈。近日,中国国家安全部门披露,从2023年8月至2...
原创 特... 之前,美国法院的一纸判决给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泼了盆冷水,裁定其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多国加征...
原创 不... 10月20日,当中美双方刚刚表示将重启经贸谈判不到一天后,特朗普突然发声,表示如果谈判无法达成“公平...
原创 金... 最近,特朗普在与阿根廷总统会谈时自豪地表示,他的关税政策取得了成效,并暗示金砖国家中有成员可能会退出...
【机构调研记录】万家基金调研思...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10月22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万家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