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美国法院的一纸判决给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泼了盆冷水,裁定其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多国加征关税的行为越权。

随后,特朗普政府就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对此,最高法院也已敲定,将在 11 月初就此事召开听证会。
眼看听证会日期临近,特朗普似乎做好了失败准备。
美国《华尔街日报》突然报道一则消息:特朗普政府正在悄悄调整关税政策,已经豁免了数十种商品的关税,比如黄金、部分矿物、化学品等都在豁免名单之列。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声称,在与他国达成贸易协议后,飞机零部件、农产品等数百种商品也有可能获得豁免。
报道认为,特朗普是在为可能到来的败诉做准备,消息人士也透露,这是是应对法律风险的“对冲之计”。

据悉,一旦特朗普政府败诉,不仅要退还已征收的大部分关税,还可能推翻特朗普与一些国家达成的初步贸易协议。
这波调整背后,特朗普政府内部的风向似乎也在发生转变。
有熟悉美国政府规划的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内部正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对美国本土无法生产的商品,应该降低关税门槛。
按照美媒的说法,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态度转变就是最直观的体现,从当初宣称“对等关税零豁免”,到如今松口“美国不产的商品可以零关税进口”,前后反差之大,恰好暴露了关税政策的被动性。
美国国内行业的倒逼,也给这场政策调整添了把力。

美国消费者品牌协会就曾上书,请求豁免对咖啡、可可、热带水果等食品原料的关税,这些商品大多也被纳入贸易协议的“豁免备选清单”。
显然,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让美国企业不堪重负,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向政府施压,倒逼其重新审视关税政策。
但特朗普团队并未完全收敛,还在寻找新的关税“抓手”。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法律依据更扎实的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近期也已经宣布对卡车及零部件征税25%、对公交车征税10%,11月1日起正式生效。
与此同时,还扩大了汽车制造商的关税减免计划,将抵免额度申请期限延长至2030年。

这一系列操作,再次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的摇摆不定。
而在对华贸易上,特朗普政府的“体面撤退”更具戏剧性。
要知道,中美近段时间关系紧张,特朗普本来一开始还在用关税威胁中方,但后来特朗普似乎终于意识到,他的关税政策真的拿中国毫无办法。
近日,他自己也不得不对外承认,对华征收高额关税是“不可持续”的。
另外,近段时间,特朗普还频繁表示,将在本月底和中方在韩国会晤,关税这张牌对中国打不下去,但特朗普又不想主动认输。
那么法院就有了“递台阶”的作用,有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的味道,关税难以为继,以败诉为借口豁免,让关税“退坡”显得不那么狼狈,可以说是在给自己留一个体面。

当然,目前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最终司法结果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执意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其失败结局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