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刚成立时,解放军参照苏联军队的编制体系,曾同时存在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和公安军。其中陆军、海军、空军大家都很熟悉,而防空军和公安军则相对陌生。这种多军种并存的格局仅维持了短短两年时间。

公安军的前身是公安部队,其职能类似于现在的武警部队。防空军则是由防空部队发展而来,下辖高射炮兵、雷达兵、探照兵和对空情报兵四个专业兵种。说起防空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当时战士们用轻重机枪进行防空作战,还曾击落过敌机。抗战时期,八路军虽然缴获了日军的高射炮,却苦于没有配套弹药。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获得了一批完整的防空装备。

1948年解放战争后期,为保护新解放的城市,解放军开始组建地区性防空司令部。1949年开国大典时,年轻的空军尚未形成战斗力,北京周边的防空任务完全由防空部队承担,他们在城区周边设置了20多个高炮阵地。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防空部队在周士第司令员的率领下赴朝作战,用高射炮、探照灯和雷达等装备,保卫着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和重要军事目标。

1955年,防空部队正式升格为防空军,与陆海空军、公安军并列为五大军种。但当时军队编制存在机构臃肿的问题,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发现空军和防空军职能严重重叠,两军在指挥协调上经常出现矛盾。比如遇到敌机来袭时,防空军的防空炮火和空军的战斗机由于分属不同指挥系统,常常难以有效配合。

虽然防空军在建国初期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在保卫东南沿海城市、对抗国民党空军袭扰方面功不可没,但随着空军力量的发展,防空军的存在价值逐渐降低。1957年,中央决定将防空军并入空军。时任防空军司令员杨成武起初对这个决定有所抵触,但最终防空军还是完成了整编。这次改革使军队指挥体系更加精简高效,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