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我们常强调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化疗结束后的7至14天。这段时间是身体自我修复的“黄金时段”。
为何呢?
因为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会对体内增殖速度较快的正常细胞(如骨髓细胞、消化道黏膜细胞、免疫细胞等)造成损伤。
而化疗结束后的2周左右,这些受损细胞会进入集中修复与增殖期。
此时,如果我们科学干预,则能最大程度降低化疗副作用影响、帮助身体恢复,为下一次化疗(若需)或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如何应对“损伤回升期”
首先,我们要知道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骨髓抑制”,使得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等等,通常在化疗后7-10天达到低谷。此时感染、出血风险便会是最高的!
那在这段时间,怎么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修复,减少并发症?
01
营养支持最重要
饮食上要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少量多餐。避免生冷、刺激、过硬的食物,以防刺激黏膜或引发感染。
02
晒晒太阳有讲究
尽量每日晒一会太阳,能促进身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患者提升免疫力。但为了避免化疗可能引起的皮肤损伤加剧,记得避免直接暴晒!
03
平衡“养”与“动”
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保持适当轻度运动,避免“绝对卧床”。
因为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流失、血栓风险增加。可每天散步几分钟,或在床上做简单的肢体活动(如屈伸手臂、抬腿),促进血液循环和体力恢复。
04
密切监测“异常信号”
一定要按时检查血常规指标,如果发现白细胞低于3.0×10^9/L,要第一时间联系医生,做出针对处理。
做好感染防护
避免恢复期“掉链子”
骨髓功能恢复的同时,我们还要重建免疫功能。因白细胞要在14天左右才能逐渐恢复,免疫屏障开始重建。
此时大家要做好感染预防(如避免去人群密集处、注意个人卫生)!能避免“免疫低谷期”的感染风险,为免疫功能的恢复,提供保护。
黏膜细胞如何修复
最后,要重视消化道黏膜的修复。
化疗会损伤口腔、食道、胃肠道黏膜,导致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这些黏膜细胞的更新周期也约为7-14天。
所以,若出现以下不适,大家要针对性处理,避免干扰修复进程:
口腔溃疡:
用温盐水漱口,避免过热、过酸食物,可遵医嘱使用黏膜保护剂;
恶心呕吐:
少食多餐,避免空腹或过饱,饭后不要立即平躺,若呕吐明显,可遵医嘱用止吐药。
血小板低:
避免剧烈活动、用力咳嗽、抓痒等。若出现皮肤瘀斑,及时告知医生。
以上方面,大家都要记在心上,付诸于行动,切不可不当一回事。
以及不要过度焦虑、抑郁。因为,负面情绪也会抑制免疫功能,延缓恢复。
患者家属也要多多陪伴沟通,患者亦可通过听音乐、看轻松的节目、与病友交流等方式缓解情绪。
总之,化疗后7-14天,是身体“转危为安”的关键时间!
科学的营养、防护、休息和症状处理,都能帮助患者更快摆脱化疗副作用,为后续康复或治疗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