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8日,面对美军和南朝鲜军队不断向中朝边境逼近的严峻形势,新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将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开赴朝鲜战场。首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包括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以及3个炮兵师,总兵力超过25万人。这支雄师由久经沙场的彭德怀将军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志愿军部队的深厚底蕴与战斗传统
在首批入朝的部队中,第38军、第39军和第40军均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第38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其根基可追溯至红军时期的红5军团,素以“部队基础扎实,战斗作风顽强,攻守兼备”著称。第39军由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部改编而来,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屡次担任攻坚主力,战功赫赫。第40军则是由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和山东军区部分部队合编而成,曾在四保临江战役中英勇作战,是南满根据地的重要保卫力量。
相比之下,第42军的资历稍显不足。该军由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改编而来,而第5纵队直到1948年春季才由辽南、辽东解放区的三个独立师组建而成。全军的红军骨干仅有30余人,真正参加过抗战的部队也仅有第370团的两个营和第372团的部分兵力。由于组建时间较晚,第42军此前主要执行剿匪任务,缺乏大规模战役经验,因此在部分人眼中,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并不被看好。
黄草岭阻击战:初战即遇强敌
然而,正是这支被认为“稍弱”的部队,在入朝后不久便遭遇了南朝鲜军的精锐之师——首都师。该师被誉为南朝鲜军队的“头号王牌”,地位堪比国民党军中的整编74师,长期担负汉城(今首尔)的防卫任务,享有“御林军”之称。首都师下辖两个步兵团、一个机甲团和一个榴弹炮营,全部装备美式武器,并由美军提供后勤保障。
事实上,首都师的补给条件甚至优于当年的整编74师。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因补给断绝而覆灭,而首都师则完全不必担心弹药和物资短缺——美军凭借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不仅能够空投补给,甚至还能通过铁路专列将物资从港口直接运抵前线。
血战黄草岭: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
面对装备精良的强敌,第42军官兵毫不畏惧,誓言“据险死守,与敌血战到底,誓将黄草岭、赴战岭变成敌人的鬼门关,绝不让一个敌人突破防线!”10月26日,战斗打响,南朝鲜首都师以一个整团的兵力发起猛烈冲锋,而驻守黄草岭的仅有志愿军第42军124师370团2营4连的百余名战士。
尽管敌众我寡,4连官兵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以白刃战连续四次击退敌军进攻。在随后的三天激战中,该连共打退南朝鲜军20余次冲锋,毙敌260人,自身仅牺牲14人,负伤26人。他们的英勇表现赢得了“黄草岭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11月1日,美军见南朝鲜军久攻不下,便亲自上阵,派出其精锐部队——陆战1师。该师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前夕组建的首支两栖作战部队,曾在瓜岛、贝里琉岛和冲绳岛与日军血战,经验丰富,装备精良。面对新的强敌,第42军迅速调整战术,白天依托工事顽强防守,夜间则组织小分队袭扰敌军,先后炸毁敌火炮和坦克20余门(辆),有效迟滞了美军的进攻步伐。
经过13天的浴血奋战,第42军成功将美军阻挡在黄草岭一线,直至11月7日奉命撤离。这场阻击战不仅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更以1:6的伤亡比例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为抗美援朝战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一篇: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