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这场关税大戏,最近终于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八月底,联邦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之前引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大规模加征关税的做法是“非法的”。这个消息一出,立刻成了华盛顿最引人关注的新闻之一。
特朗普的反应是什么呢?他趁着波兰总统来访,直接表明了他的想法:关税政策确实不完美,但美国绝对不能输。
这个场面有点讽刺。白宫的新闻画面上,特朗普还在说“美国要再次变得富有”,但法庭的裁决就像一次沉重的打击,让他显得没有底气。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表强硬言论,说这个裁决会“彻底摧毁美国”。他甚至表示,如果最高法院不推翻这个判决,美国可能就要取消和欧盟等达成的贸易协议。不管这是威胁还是自信,他的确把美国的经济和国际信誉放在了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法庭的判决并没有涉及所有关税。针对汽车、钢铁、铝的那些基于1962年贸易扩展法的行业关税仍然有效。但特朗普特别推崇的“对等关税”、芬太尼关税等政策,被直接认定为“超越了总统的权限”。法院明确指出,财政权属于国会,总统不能随意利用紧急状态来增加关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终于在这一问题上限制了总统的权力。
美国国内的反应依然分歧明显。《华尔街日报》称这是“司法的重大挫折”,CNN直接写道“致命打击”,而Fox News却把这则新闻放在经济版的不起眼位置。特朗普的支持者在网上呼吁“反击”,民主党媒体则准备看热闹。美联储、法院、媒体、企业、政客,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这场关税风暴做出回应。
特朗普本人并没有回避。他在会见波兰总统时明确说:“如果我们败诉,美国会遭受非常大的损失。”他还提到欧盟,说根据协议欧盟要向美国支付近1万亿美元,协议已经生效,“他们很满意”。但他紧接着说,这一切都取决于关税政策的合法性,如果官司输了,这些协议可能都会失效。在特朗普看来,关税就像是美国的“最后底线”,如果失去,美国就会陷入困境。
这种极端的说法,实际上反映出他对关税政策的极度依赖。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关税收入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多。特朗普把这笔钱看作自己的政绩,说关税让美国再次富有,资金多到“令人难以置信”。但真正的问题不只是钱。美国司法部警告,取消关税可能导致美国财政“崩溃”。特朗普身边的贸易专家也提醒,这些协议本来就是“框架性的”,很容易调整,哪怕被判非法,对方也不一定能一下子拿回所有利益。但只要美国总统把国家信用、财政安全和国际地位都押在这上面,整个世界就不得不跟着美国的政策走。
而欧盟的反应比则较谨慎。表面上,欧盟同意了关税、购买了美国的能源产品、推迟了对谷歌的处罚,甚至在贸易声明中显得很“合作”。但欧盟内部其实已经有反抗的情绪,他们公开表示要“建立更强大的贸易和工业伙伴关系”,还呼吁全球减少使用美元、推动自主贸易。特朗普所说的“1万亿协议”,到底是美国赢了,还是欧盟在为下一轮对抗做准备?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再看印度、巴西等国,直接被特朗普加征了50%的关税。这些国家并没有让步,印度和俄罗斯在天津进行了高调互动,巴西则打算在特别峰会上挑战美国的贸易霸权。美国和印度、美国和巴西的关系都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特朗普的威胁,印度没有理会,巴西直接采取了反制措施,金砖国家加强合作、减少使用美元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想用高关税迫使世界让步,结果反而让一些对手更懂得如何应对。
美国国内的舆论也很混乱。共和党利用在两院的优势,对民主党采取强硬措施,甚至对州政府出动国民警卫队。民主党则通过媒体和法院进行反击。美联储和司法系统成了特朗普的难题,这次法院对关税政策做出了严厉的裁决。特朗普嘴上说“所有关税依然有效”,但他心里明白,最高法院才是最后的决定者。虽然保守派法官占多数,但最近最高法院对行政权力的扩张也保持了警惕,结果如何还很难说。除了输赢,这场官司其实是在测试美国体制的极限。
关税这把“双刃剑”,在特朗普手里变成了“定时炸弹”。表面上,美国赚了钱,压制了对手,但实际上,民生压力、通胀上升、企业成本增加、盟友远离,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欧盟、印度、巴西、金砖国家都在想办法避开美国,世界正在悄悄形成新的贸易规则和结算体系。如果美国一直“输不起”,最终可能没有人愿意再配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