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关税攻防不断升级,全球经济也被迫卷入其中。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的口号,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企图迫使中国调整贸易规则。然而事与愿违,这场博弈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让美国经济自身承受巨大压力。就在双方在谈判桌上僵持不下时,一个意料之外的“赢家”浮出水面——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亲密盟友,它却在贸易战中悄然获益,顺势抢下美国失去的部分订单,这一反转即便是特朗普也未必早有预料。
贸易战的“意外红利”
特朗普在2018年3月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商品开征关税,总额高达600亿美元,理由是“中国盗取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中国则毫不示弱,立即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同等关税。从此,中美互加关税愈演愈烈。2025年4月,美国对华部分商品的关税更是飙升至104%甚至145%。这直接导致中国从美国进口煤炭、大豆、牛肉和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的成本暴涨,价格失去了竞争力。
然而,中国的需求并不会消失。就在美国商品因高关税被挤出市场时,澳大利亚迅速抓住机会。作为一个资源型出口大国,它正好能够用煤炭、铁矿石、天然气和农产品填补空缺。比如,煤炭市场原本美国占据一定份额,但随着关税生效,澳大利亚煤炭顺势扩大出口。大豆、牛肉和葡萄酒等农产品同样趁势进入中国市场。能源领域更是如此,美国原本希望凭借页岩气打入中国,但贸易战使其计划受挫,澳大利亚的天然气出口反而迎来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突破1405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铁矿石、煤炭和农产品等商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美国对华出口锐减,市场主动拱手让人。特朗普的策略结果不仅没有迫使中国让步,反而助推了盟友澳大利亚的经济繁荣。
澳大利亚的双重定位:经济靠中国,安全依赖美国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超过770万平方公里,却仅有2600万人口,内需有限,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出口。中国是其最重要的市场,2023年,中国对澳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30%以上,这一比例远超其他贸易伙伴。相比之下,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并不均衡:澳大利亚从美国进口的武器、服务和技术远高于出口,导致长期逆差。也就是说,美国无法给澳大利亚带来实质性的贸易利益,而中国则是澳大利亚企业实打实的利润来源。
然而在安全层面,澳大利亚又紧紧依赖美国。作为“五眼联盟”的一员,它在亚太事务中多次追随美国行动。比如,2023年澳大利亚多次参与美日澳联合军演,公开表态支持“自由航行”。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在外交场合盛赞中国取消贸易限制,称中澳合作是“双赢”。这种一手抓安全、一手握市场的“双轨战略”,让澳大利亚在大国竞争中左右逢源。
阿尔巴尼斯的务实路线
回顾前任总理莫里森时期,澳大利亚过度依赖美国政策,甚至在2020年因疫情溯源问题公开对中国施压,结果引发严重的贸易摩擦。中国对澳煤炭、大麦和葡萄酒实施限制,澳大利亚相关产业遭受重创,葡萄酒库存积压,矿业工人抗议不断,损失高达数十亿澳元。
2022年阿尔巴尼斯上台后,迅速调整外交姿态,强调经济合作不等于政治站队。他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推动中澳关系回暖。随着限制逐步解除,澳大利亚的出口迎来反弹,企业利润显著恢复。
前景与隐忧
虽然澳大利亚在贸易战中“躺赢”,但这种红利可能只是阶段性的。一方面,中美关系若趋于缓和,美国调整关税政策,那么澳大利亚的竞争优势可能迅速消失。另一方面,它在安全与经济之间的“两头下注”策略,也有可能导致两边不讨好。2025年7月,美澳联合声明重申对台海立场,澳军舰参与南海军演,这无疑让中国保持警惕。
欧洲的例子提供了警示:欧盟国家曾一度因中美摩擦获益,但随着美国扩大对欧关税,很快陷入困境。澳大利亚如果继续在大国博弈中扮演“棋子”,未来同样可能付出沉重代价。
结语
中美贸易战已持续七年,胜负未明,但澳大利亚意外成为阶段性受益者。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面上是“对华施压”,实则却把市场拱手让给盟友。长远来看,澳大利亚真正的出路并非一味依附美国的安全承诺,而是把握好中国这一庞大稳定的市场。若能在中美之间保持灵活与平衡,它才能在这场国际博弈中站稳脚跟。
信息来源:
金台资讯2025.08.27《第138届广交会澳大利亚推介会在悉尼举办》
第一财经2025.07.13《从能矿到绿色经济、金融服务与旅游业,中国与澳大利亚有哪些经贸合作新看点?》
华经情报网2025.02.19《2024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额与贸易差额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