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财政局披露的《2025年市级第一次预算调整方案》(下称《方案》)显示,广州拟在本级新增专项债券72.5亿元资金中,首次安排20亿元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这已不是首个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投资政府投资基金的城市。据记者梳理,在此之前,北京、苏州也把发行的政府专项债券部分用于投资政府投资基金。有分析指出,这不仅拓宽了专项债的投资范围,还可在地方财政偏紧的状态下,增加政府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多地试水将地方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方案》显示,广东省财政厅下达广州市2025年正式批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376.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0.7亿元,专项债券376亿元。拟安排市本级专项债券72.5亿元,区级一般债券0.7亿元、专项债券303.5亿元。
其中,广州市本级债券资金72.5亿元主要用于落实省市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安排,包括安排教育和体育设施建设6.6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0.9亿元、医院领域建设8.1亿元等。记者注意到,方案中安排了20亿元投向政府投资基金。
据记者了解,最早开始计划将政府专项债用于政府投资基金的城市是北京。今年6月,2025年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五期)计划发行金额10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这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首次用于投资政府引导基金。
随后,8月6日,江苏省财政厅披露的《江苏省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也显示,省级财政安排9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注资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
事实上,这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在投资方向上的“破冰”。根据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地方政府专项债应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
但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未纳入的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券资金”。同时还特别提及,将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这相当于为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撕开了一个“口子”。更重要的是,有分析认为,专项债资金的期限与政府投资基金支持早期科技创新企业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以北京专项债为例,其期限为10年,与当前创投基金的8—10年期限大致契合,以此能缓解基金周期较短、无法陪伴企业成长的困境,从而加速培育“耐心资本”。
发债募资需具备三大条件 效果仍待观察
近些年,政府投资基金是地方撬动社会资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但是,地方政府投资基金的资金供给高度依赖年度公共财政预算,当前不少地方政府财政面临收入增速趋缓、支出压力持续加大的挑战。
而地方政府探索将部分专项债资金投向政府投资基金,则构建了一条独立于传统财政预算的融资通道,有望成为政府投资基金资金补充机制的重要创新实践。
水木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母基金研究中心创始人唐劲草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用作政府投资基金具备一定可复制性,后续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但是,他认为,地方政府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具备较强的财政实力,地方政府性投资基金的收入要覆盖债券本息;二是拥有成熟的基金管理能力,要有成熟的普通合伙人(GP)合作体系和项目筛选机制;三是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聚焦高成长性产业,确保投资的项目有收益潜力。
此外,若将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基金,那么基金的运作效益无疑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但是,有分析认为,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投资者多为机构投资者,即便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效率暂时未达预期,也仍会有机构认购,因为这些债券都有很强大的政府信用背书。
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此类专项债的发行规模能有多大、对政府投资基金发展规模的影响,以及最终的投资效果如何,都仍待进一步观察。
责编:岳亚楠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