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宣布“不会涨价”的美国知名家装企业——家得宝集团,在本周二对外宣布:由于高额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巨大,它们不得不选择上调产品售价,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家得宝(Home Depot),终于扛不住了
三个月前还信誓旦旦表示“完全不会对客户进行全面涨价”的家得宝,首席财务官理查德·麦克菲尔(Richard McPhail)如今不得不改口:由于本季度关税率“显著高于上一季度”,公司将在部分品类实施“适度的价格调整”。
虽然他强调涨价不会是“全面性的”,但近半数商品依赖进口的家得宝,显然难以完全消化关税带来的冲击——家得宝集团的转身,只是美国众多企业在关税压力下艰难抉择的一个缩影。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早在五月份就发出预警,受对华加征30%关税的影响,从香蕉到汽车座椅等全品类商品价格将逐步上涨。沃尔玛高管坦言:尽管中美协议使关税从145%的高点大幅回落。
但新增30%的水平仍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涨价几乎不可避免。其首席财务官约翰·戴维·雷尼(John David Rainey)无奈表示:美国任何一个零售商的承受能力都有限,无法独自承担。
只能被迫涨价,这意味着:一件目前在沃尔玛售价350美元的中国制造汽车座椅,消费者未来可能需要多支付100美元。
涨价浪潮已席卷了美国境内的多个行业
玩具制造商美泰、工具制造商史丹利百得、消费品巨头宝洁等众多公司已宣布或有涨价计划。甚至美国主要电线生产商如Southwire Co. LLC和Cerro Wire LLC,也在特朗普总统对精炼铜加征关税后数周内,宣布将一系列铜线产品价格上调5%。
咨询公司CRU Group的分析师指出,对含铜制成品征收的50%进口关税,进口企业成本压力持续攀升,正通过涨价向消费者传导。
美国在线贷款平台贷款树公司(LoanTree)最新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企业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提高价格——这些企业正面临供应商商品和服务成本上升以及不确定的关税环境两大压力。
报道称,超过一半(50.7%)的企业预计在今后几个月出现“成本上升至无法承受的地步”。运动品牌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比约恩·古尔登预计:关税因素将导致公司成本在下半年增加2亿美元,涨价不可避免。
甚至美国的汽车价格也将大幅上涨,考克斯汽车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斯莫克预计:新关税措施实施后,在墨西哥和日本组装的汽车售价将分别上涨9%和10%,相当于每辆车涨价3010美元和3550美元。
汽车制造业巨头福特(Ford)也已宣布,因关键零部件进口成本因关税而攀升,计划对部分畅销车型提价。运动品牌巨头耐克(Nike)同样表示,正在评估其产品线价格,以应对新增的成本压力。
分析师和企业高管警告,这种大规模的价格上涨可能加剧通胀,波及美国家庭预算支出,并可能影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沃尔玛首席执行官董明伦(Doug McMillon)曾指出:
零售业的微薄利润率使得企业难以完全吸收所有增加的关税成本。关税的负担将最沉重地落在那些本就处境艰难的企业、居民身上——更糟糕的是,这些关税本质上就是对内税收的一种,对低收入和工薪阶层家庭的伤害最大。
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关税政策可能加剧美国的社会经济矛盾——对这些本就处境艰难的低收入和工薪阶层家庭家庭而言,日常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将直接侵蚀其本就拮据的购买力。
尽管美国政府表示关税措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和就业,但短期内,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正切实承受着由此带来的阵痛。从家得宝的“适度调整”到沃尔玛的“全品类涨价”,从铜线到儿童座椅。
关税的成本正通过供应链一步步向下传导,最终由普通消费者买单。这场由关税引发的涨价潮,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经营智慧,更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和消费者的钱包构成了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