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事采购天平倾向俄罗斯,加剧美方不满。印度不仅按 2018 年协议继续接收 S-400 防空系统,还在谈判追加采购并寻求优先获得 S-500 系统。俄承诺 2026 年交付第四套 S-400,比原计划延后三年。美国曾警告此类交易可能触发制裁,印度却坚持 “战略自主”,2024-25 财年 92% 的国防采办合同授予本土企业,仍难改对俄制装备的依赖。印度陆军现有装备中,65% 的火炮、40% 的装甲车辆源自俄罗斯或基于俄罗斯技术生产。印度空军的苏 - 30MKI 战斗机虽已实现 70% 的零部件本土化生产,但核心发动机仍需从俄罗斯进口,每年采购金额约 12 亿美元。这种深度依赖让美国在军售谈判中始终占据主动,F-35 战斗机的采购谈判已因印度拒绝削减俄制装备采购量而停滞。
莫迪 2014 年提出 “印度制造”,目标 2025 年制造业占 GDP 比重达 25%。现实是该比例从 2015 年 16% 降至约 13%。国防领域看似亮眼,2023-24 财年本土国防产值 149 亿美元,较 2014-15 财年增长 174%,但 “光辉” 战斗机因性能问题遭海军拒绝采购。这种矛盾凸显印度工业基础薄弱。印度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报告显示,全国仅有 12% 的工厂达到国际质量标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本土化率虽达 85%,但高端传感器、精密轴承等关键部件仍需进口。“印度制造” 在电子领域的进展更为缓慢,智能手机的本土附加值率仅为 18%,远低于中国的 55% 和越南的 32%。完整内容查看视频
下一篇:巴西民众抗议美“关税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