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赵祖乐
今年以来,成都市新都区聚焦民生实事小切口,创新实施“点亮社区”微更新行动,建立“共议、共筹、共建、共管”全民参与机制,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以“绣花功夫”共绘美好家园。
小资金撬动大民生 多元共治激活“一池春水”
从以往的“大拆大建”到如今的“有机生长”,城市的活力正蕴藏于“小而美、微而精”的细节焕新之中。
花园社区“两委”、居民代表与规划方、施工方共同商讨“回家的路”设计方案。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新都区实施“点亮社区”微更新行动,以“居民点单、院落筹资、基金配比、社会共建”模式,在全区落地微更新项目16个。通过“居民自筹+基金补助”的1:1配比机制,撬动居民筹款近30万元、基金匹配24万元投入,带动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入超100万元,实现“小资金”激活“大民生”的倍增效应。
“过去社区建设多是政府主导,居民被动参与。现在通过‘点亮社区’共建模式,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三河街道花园社区党委副书记黄隆辉表示。
小更新托起大幸福 家门口点亮“邻里温情”
一道围墙的拆除,改变的不仅是回家的路,更拉近了邻里的心。
在新都区桂中社区金洲半岛小区,距离地铁站500米的直线距离曾因一堵围墙变成20分钟的绕行路。随着“点亮社区”行动启动,119户居民一周内自筹2.47万元,通过“坝坝会”共商共建,最终打通“最后50米”便民通道,让“近在咫尺”的地铁站真正变得“触手可及”。
这样的暖心变化还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花园社区将桥下“险途”变为安全“心途”,圣谕亭巷100号院为老旧楼道装上“幸福扶手”,教师园区打造“银龄空间”激活老党员余热.......
金洲半岛共商共建“幸福门”,实现家门口的地铁“触手可及”。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16个微更新项目犹如16颗幸福的种子,从功能完善到品质提升,从空间改造到情感联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些“小而美”的改变,不仅重塑了社区肌理,更编织出一张温暖的邻里亲情网。
小议事促进大和谐 齐参与共筑“邻里同心”
“以前社区议事常常是‘议而不决’,现在居民不仅愿意提建议,还主动出资出力,急难愁盼问题迎刃而解。”新都区桂中社区党委副书记谢美荣用简单一句话道出新变化。
新都区深入开展“爱邻协商议事”活动,联动部门、街道、社会组织,建立多方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共议、共筹、共建、共管”全民参与机制,让居民的“金点子”真正落地为“金果子”。
新东社区鸿运小区居民自发组织参与小区环境整治。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在该区新东社区鸿运小区,“鸿儒议事会”不仅议出了解决方案,更培育出党员先锋队、环境美育队、关爱互助队等公益性自组织5支,积极动员居民认领绿化更新美化等小微项目,仅用3万元就完成原预算6万元的改造项目。
“微更新的生命力源自社情民意,我们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让每一处蝶变传递城市温度。”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都区将深入实施“点亮社区”微更新行动,引导居民深度参与家园焕新,让民生温度更加可感可触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