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球财说
AI革新千行百业,这一次走进了生命科学实验室。
自2024年AI横扫诺奖后,AI for Science(简称:AI4S)一夜间成为科技圈热词,只是相较其他领域,生命科学的复杂程度以及高质量数据的缺乏,无形中增加AI应用的落地难度。
2025年初,《Nature》期刊将“Self-driving Laboratories(自驱动实验室)列为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全球七大突破性技术之一,似乎为这一领域落地场景提供了想象。
近日,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领先的自主智能体提供商镁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镁伽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将“智慧实验室”推向台前。
这家于2016年成立的企业,最初瞄准的是实验室场景下的协作式机器人,创业初心也很简单,即能否用机器人将科学家们从繁琐重复的案头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此次IPO招股书中,镁伽科技所罗列的商业化成就中,智慧实验室占据了重要位置。根据招股书显示,以2024年智慧实验室场景产生的收入衡量,镁伽科技位居中国自主智能体供应商第一。根据IPO前完成的最后一轮融资,镁伽科技已获超百亿估值。
只是在独角兽光环下,镁伽科技尚未能转化为实际的盈利能力,公司近三年累计亏损超20亿元,资金储备亦呈阶梯式下滑。
百亿估值智慧实验室一哥,含金量几何?
镁伽科技之所以能坐上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一哥的位置,主要源自近些年旗下智慧实验室技术的快速迭代。
2021年,镁伽科技自主研发的通用型智能自动化生物实验室——鲲鹏实验室1.0版本正式投产使用,跑通实验自动化流程并实现7×24小时实验。随后三年间,鲲鹏实验室又相继发布2.0、3.0版本,目前服务已延伸至细胞基因编辑、高通量药物筛选、中医药研究发现、合成生物学等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中。
凭借智慧实验室叙事,成立不到十年间,镁伽科技已累计经历过8轮融资,吸引高盛、中金资本、创新工场等一众知名风投入局,此外还引来药明康德、义翘神州等CXO医药巨头注资。
其中,镁伽科技IPO前最后一轮D轮融资发生在H股递表前一日,经历此轮融资后,镁伽科技被胡润研究院列入《2025全球独角兽榜》,估值达105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市场尚处发展初期,镁伽科技尚未拉开绝对的份额优势,随时有被赶超的风险。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市场规模达65亿元,其中中国本土自主智能体供应商TOP5仅合计贡献9.5亿元的规模市场。镁伽科技虽位列第一,但该业务板块营收规模仅2.9亿元,与第五名也只拉开1.5亿元左右的规模差距。
具体来看,近年来包括华大制造等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设备制造商,以及英矽智能、晶泰控股等AI制药巨头纷纷下场布局自动化实验室。
其中,于2024年刚刚挂牌港股的晶泰控股(02228. HK),其智能机器人解決方案(AI+机器人实验室智能化自动化解決方案)业务板块已超越其老本行制药板块,营收占比可超6成。
此外,镁伽科技还面临国际厂商所带来的竞争压制。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以2024年智慧实验室场景产生的收入衡量,中国地区前10大自主智能体供应商中,镁伽科技排在第6名,TOP5均为外国厂商,合计占据33.5%的市场份额。
商业化困局,三年累计亏损超20亿
值得关注的是,智慧实验室虽为镁伽科技发家业务,却并非公司如今的基本盘,且对公司的营收贡献正逐年下滑。
2022年至2024年,镁伽科技总营收为4.54亿元、6.63亿元、9.29亿元,其中智慧实验室营收分别为1.86亿元、1.61亿元、2.99亿元,营收占比由40.9%降至31.7%。
对此,镁伽科技在招生书中进行过解释,2023年智慧实验室收入减少主要由于部分疫情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源于提高产品价格。
具体来看,2022年至2024年,镁伽科技智慧实验室客户数量逐年减少,分别为230个、214个、206个,以此推算客单价分别为80.98万元、75.28万元、143.09万元。
可以看出,为保证整体业绩稳定增长,2024年智慧实验室客单价同比涨幅近100%,但纵使是超百万售价似乎也与设想中更高的客单价存在一定差距。
从毛利水平也能看出,融合AI、机器人等多种高科技的智慧实验室,却未帮助镁伽科技获得更高的溢价。2022年至2024年,镁伽科技的智慧实验室毛利率由35.3%降至21.9%,处在传统制造业毛利率水平区间。
似乎是苦于智慧实验室业务商业化困局,镁伽科技近年来开始拓展智慧制造自主智能体业务,后者已经成为公司业绩核心增长引擎。
2022年至2024年,镁伽科技旗下主要面向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智能制造业务办款营收占比由59.1%增至68.3%,期间53.64%的年复合增速高于同期智慧实验室25.94%的年复合增速。
从镁伽科技大客户构成也能看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第一大客户始终来自光伏领域,巅峰时期的2023年营收贡献可达38.2%。
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推动下,镁伽科技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也由23.10%增至32.3%,有效弥补智慧实验室毛利率下滑所造成的影响。
然而,实际情况是镁伽科技至今尚未实现盈利。
2022年至2024年,镁伽科技净亏损分别达7.59亿元、7.42亿元、7.80亿元,累计亏损22.81亿元。
对此镁伽科技在招股书中给出解释。在此前多轮融资中,镁伽科技发行给多名投资方附带优先权股份,造成公司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持续吞噬利润。2022年至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分别为3.48亿元、3.07亿元、3.09亿元。
据了解,这类损益属于账面上的波动,上市后“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便会消除后续公允价值波动的影响。但如果公司上市后股价不佳,优先股可能触发赎回条款,影响公司现金流健康。
只是,即便扣除这一部分损益,镁伽科技仍未实现盈利,经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3.24亿元、3.86亿元、4.31亿元。
造成镁伽科技连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高额的研发成本。2022年至2024年,镁伽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40亿元、3.08亿元、3.94亿元,对应的费用率分别为74.8%、46.4%、42.4%。
可预知的是,处在高技术领域的自主智能体赛道,镁伽科技巨额的研发投入需要长期延续,百亿估值独角兽正在面临自我造血难题。
资金捉襟见肘,上市募资采购原材
目前,镁伽科技的现金流状况正在持续恶化。
2022年至2024年,镁伽科技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呈阶梯式下滑趋势,分别为11.25亿元、9.13亿元、4.58亿元。
具体来看,镁伽科技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且呈扩大趋势,分别为-3.30亿元、-4.32亿元、-5.21亿元,三年累计净流出高达12.84亿元。
另一面,曾深受资本青睐的镁伽科技,在IPO前突击完成的D轮融资前,已超3年未获外部融资。2022年至2024年,镁伽科技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19.95亿元、-1.59亿元、1.21亿元。
期间,镁伽科技也尝试向银行借款的方式支撑资金需求。截至2024年,公司账上还包括4.66亿元的短期贷款及借款,账上现金已无法覆盖。
可见,按照这样的资金消耗速度,若不再获得外部融资支持,镁伽科技账上现金恐怕难以支撑未来正常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公司账上资金捉襟见肘,镁伽科技拖延供应商货款越发明显。2022年至2024年,镁伽科技即期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分别为3.28亿元增至6.81亿元,截至2025年4月末又进一步增至7.13亿元。
其实从镁伽科技超70%的销售成本率也能看出,公司每年需要大量的资金去采购组件及零件等原材料。在此次H股募资中,镁伽科技表示拟拿出部分用于采购实验材料及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镁伽科技还将拿出部分募资用于未来五年的扩产计划,只是伴随着如今的成本高压,尚未找到自我造血密匙的镁伽科技,纵使上市成功,又能依靠IPO募资支撑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