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 7 月 27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与欧盟达成新贸易协议,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 15% 关税。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国际经济与政治领域掀起波澜,尤其在欧盟内部引发诸多争议,德国商界更是对此怒批不已。
冯德莱恩(资料图)
根据特朗普的声明,欧盟不仅要接受 15% 的关税,还承诺在现有基础上向美国追加投资 6000 亿美元,并购买价值 750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甚至还将采购大量美国军事装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确认,协议中汽车行业关税统一定为 15%,医药行业也实行 15% 统一关税税率 。不过,双方在钢铁和铝、芯片、烈酒三大关键领域的关税协议仍悬而未决。部分欧盟商品享有豁免权,像飞机零部件、部分化工品、仿制药及关键原材料等不在此次 15% 关税范围内。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计算结果显示,15% 的普遍关税以及更高的钢铁和铝关税,将致使德国 GDP 在一年内下降 0.15%,换算下来约减少 65 亿欧元,而欧盟整体 GDP 会下降 0.1%。以德国为例,作为欧盟经济的 “火车头”,其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受关税冲击显著。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约翰内斯・格南特指出,15% 的美国关税将明显削弱德国机械与设备制造的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与美国供应商直接竞争的企业。该协会调查显示,在 10% 关税税率下,已有 43% 的企业认为其竞争力受到 “强烈” 或 “非常强烈” 影响,如今 15% 的关税显然让情况雪上加霜。
冯德莱恩(资料图)
德国商界对这份协议反应激烈。德国批发、外贸与服务联合会主席迪尔克・扬杜拉直言,“这份协议是个痛苦的妥协,每一个百分点的关税都嫌太多,这种关税加征对许多商户构成生存威胁,是对外贸的沉重打击” 。德国工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成员沃尔夫冈・尼德马克也指出,“该协定是个不充分的折中方案,给大西洋两岸紧密交织的经济体发出了危险信号” 。即便汽车关税从 27.5% 降至 15%,看似有所降低,但新关税标准仍远高于拜登政府时期约 2.5% 的平均水平,对德国汽车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冲击不可小觑。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对该协议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是一项严重失衡且损害欧洲利益的带有偏见的协议。虽然 15% 的统一税率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贸易关系的可预期性和法律上的安全保障,但从整体来看,协议远未达成平衡,甚至可能对欧洲造成长期伤害。他还指出,欧委会对美国做出额外 6000 亿美元投资承诺,以及大规模采购美国军事技术,不利于欧洲本土就业和产业发展。
从美国方面来看,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高关税手段,增加财政收入,推动 “美国优先” 政策,吸引欧盟投资与购买美国产品,促进美国国内产业发展与就业。而欧盟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导致能源危机等多重压力下,一方面希望通过与美国达成协议,稳定能源供应,如从美国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另一方面,也期望借此避免与美国爆发大规模贸易战,维持跨大西洋关系。但显然,在这场博弈中,欧盟付出了较高代价。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辛茨认为,将关税降至 15% 的协议是 “一笔糟糕的交易,与特朗普政府 30% 的关税威胁相差无几”,为达成此协议不惜破坏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体系,是重大战略失误。
冯德莱恩(资料图)
此次欧美关税新协定给欧盟经济,尤其是德国经济带来诸多挑战。后续,欧盟内部需重新审视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及自身产业发展战略。一方面,在未确定关税的关键领域,如钢铁和铝、芯片、烈酒等,应积极争取更有利的谈判结果;另一方面,德国等欧盟国家的企业需加快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此外,欧盟或许可考虑如朱利安・辛茨建议的,联合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韩国等理念相近国家组建联盟,增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话语权,制衡美国关税威胁,维护自身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利益 。总之,欧盟在复杂的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中,需谨慎权衡利弊,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在与美国的博弈中持续处于被动吃亏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