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24日透露,欧委会提出的对美商品反制清单获成员国压倒性多数通过,25日将在官方公报刊登。在此背景下,我们来深入剖析近期一系列国际关系动态。
7月24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并出席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访华期间,冯德莱恩称赞中国实现8亿人口脱贫令世界震撼,还在社交媒体表示坚信双方能互利合作,为未来50年中欧关系定调。在会晤中,她承认中欧贸易关系达“拐点”,重新平衡关系至关重要。
冯德莱恩(资料图)
此前,欧盟操作却令人迷惑。峰会前几天,还将10家中企列入对俄制裁名单,在稀土、贸易和乌克兰问题上逼迫中方让步,企图封堵中国产能进入欧洲,又不舍中国庞大市场。但中方坚守立场,未让欧盟得逞。
25日,中方针对中欧“产能过剩”“产业补贴”等分歧回应,指出这是欧盟保护主义托词,奉劝其摒弃“双重标准”,同时肯定会晤达成重要共识,会晤积极且具建设性。这表明中欧关系虽存博弈,但也实现阶段性缓和。
在中欧会晤的同一天,欧盟内部也有大动作。欧盟27个成员国投票通过了一项总额930亿欧元(约1094亿美元)的对美报复性关税清单,涵盖飞机、汽车、威士忌等众多关键商品。这份清单分两部分,210亿欧元针对大豆、摩托车等传统商品,720亿欧元瞄准飞机、汽车等高价值工业品 。
欧盟此番反制源于美国的贸易施压。特朗普3月对欧盟钢铝征收50%关税,7月还威胁将汽车关税提至30%,甚至扬言欧盟报复就把关税升至200% 。而日本却通过强硬谈判将关税谈到15%,这极大刺激了欧盟。
8月1日特朗普设定的关税大限将至,欧盟在此时批准反制清单,若8月7日前欧美贸易谈判失败,这些反制措施将自动生效。清单中纳入美国肯塔基州的波本威士忌,即便法国和爱尔兰强烈游说避免自家葡萄酒遭美国关税报复,欧盟也未留余地,可见其反制态度坚决。
国际贸易(资料图)
欧盟态度的转变有着深层次原因。一方面,美国的高压政策让欧盟意识到“投美所好”徒劳无功。美国对欧盟加征高额关税,全然不顾盟友情面,欧盟此前为迎合美国,在诸多涉华问题上配合美国,如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制裁中企等,但并未换来美国的关税让步,这让欧盟深感被美国“耍弄”。
另一方面,经济现实迫使欧盟做出改变。2024年美国对欧盟商品贸易逆差达2350亿美元,欧盟企业每年在美投资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贸易战一旦全面爆发,美国相关产业也将遭受冲击,这是欧盟敢于反制的经济底气。
再者,中欧合作带来的机遇让欧盟看到希望。中欧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中国庞大市场与绿色技术合作潜力,为欧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欧盟认识到,加强与中国合作,能够在经济上获得更多利益,提升自身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在对美反制与对华合作上已迈出重要步伐。在对美关系上,其强硬反制表明不再愿做美国的“跟班”,试图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与贸易主权;在对华关系上,虽仍存在一些分歧,但积极沟通与合作的意愿明显增强。
欧盟总部(资料图)
对于中国而言,将继续秉持相互尊重、开放合作、践行多边主义的原则与欧盟交往。在与欧盟合作中,坚持平等互利,推动双方在经贸、科技、环保等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同时妥善处理分歧,展现大国担当与包容。
美国方面,面对欧盟的反制与中欧关系的走近,可能会采取进一步行动。但美国需明白,单边主义与贸易霸凌行径不得人心,其行为不仅破坏国际经济秩序,也损害盟友关系。未来,美国若想改善与欧盟关系,需摒弃“美国优先”思维,回归平等对话与合作。
总体而言,中欧美三方博弈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欧盟在其中的角色转变值得关注,其能否坚定维护自身战略自主,在中美之间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利益的道路,仍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多边合作与互利共赢才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任何违背这一趋势的行为都将受到历史的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