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说财经讯:美国态度强硬,随著美、欧达成可接受的贸易协定的前景逐渐黯淡,欧盟正在研究针对美国采取一系列广泛的反制措施的可能。
甚至外媒报道称,欧盟可能会动用“核选项”反击特朗普关税,直接锁定美国2大要害!一起来看看!
7月22日消息,越来越多欧盟成员国,包括德国,正在考虑若无法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将动用范围广泛的反胁迫工具,锁定美国的服务业与公共标案市场。
该机制虽于2023年底正式生效,迄今尚未启用,因其程序复杂、耗时且政治敏感,广泛被视为欧盟的“核选项”,理想上仅作为威慑手段使用。
据路透社7月22日报道,欧盟所使用的反胁迫工具(ACI)允许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对第三国施加报复措施,针对那些对成员国施加经济压力、企图迫使其改变政策的国家。该机制的行动范围远超过对美国出口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而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扬言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商品加征30%关税,ACI列出了一份包含10项选项的可能反制措施清单。
除了商品关税之外,ACI工具还包括对进出口商品施加配额、许可证等限制。
王爷说财经注意到,针对欧盟区内公共标案市场(每年规模约2万亿欧元,约合2.3万亿美元),有两种可能的限制方式:
第一、排除那些美国商品或服务占潜在合约比例超过50%的投标案,如工程建设或国防采购;
第二、对美国厂商的标案进行扣分处理。
此外,欧盟ACI反制措施也可针对美国对欧盟存在贸易顺差的服务领域采取措施,例如来自数字服务业者如Amazon、Microsoft、Netflix或Uber等公司的服务。
欧盟还可能限制来自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美国为欧盟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其他措施可能包括:限制美国企业在欧盟对智慧财产权的保护、金融服务市场的准入权,或限制其在欧盟销售化学品与食品的能力。
根据ACI规范,欧盟应选择那些最有可能遏制第三国胁迫行为、并可能弥补损害的措施。
那么问题来了:欧盟会如何启动「反胁迫工具」(ACI)呢?
该法律赋予欧盟执行委员会用四个月的时间来审查是否存在胁迫行为的个案。若执委会认定某国的行为构成胁迫,将把结论提交给欧盟成员国进行表决,成员国有八到十周可确认该调查结果。
不过,确认此一结论须经「合格多数决」(qualified majority)通过,要正式启动「反胁迫工具」(ACI)所需的成员国投票门槛,比起单纯对某国加徵报复性关税的门槛还要高。
因此,ACI启动不只是行政程序,还需要欧盟内部高度共识,因此被视为更具政治分量、也较难动用的一种“核选项”。
接下来,欧盟执委会通常会与该国协商,以试图终止其胁迫行为。若协商失败,则在六个月内,执委会可提出欧盟的反制措施,并再次交由成员国投票决定。这些措施原则上应在三个月内生效。
整体来说,ACI程序最多可能耗时一年,但也可加快处理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王爷说财经注意到,实际上,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法国一直主张使用ACI,但其它国家持保留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核选项」,影响重大。
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接下来,欧盟真的会对美国ACI这个“核选项”吗?欢迎留言评论!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