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的一周内,特朗普的团队仿佛打了鸡血一般,接连发布四轮“关税函”,一下子将51个国家拉进了“黑名单”。这份名单的广泛性令人惊讶,几乎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幸免,无论是亲近的盟友,还是远方的贫穷小国,都不例外。
首批“中招”的就是美国的铁杆盟友日本和韩国,两国立即被加征了25%的关税。日韩的反应可想而知,心里一定震惊无比:大哥,咱可是站在同一阵线的呀!接下来,巴西和菲律宾也没有逃脱。巴西则更惨,直接被加了50%的最高关税。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加拿大,竟然被单独列出来,关税加征35%,估计当加拿大总理收到这一通知时,手里都在发抖。最后,欧盟的27个国家和墨西哥也被波及,关税统一为30%。
你可能会问,非洲的兄弟们怎么办?别急,特朗普早在4月就已经提前“布置任务”,对51个非洲国家加征了10%到50%不等的关税。而且,他甚至放话称,那些还没有收到通知的小国,最好别高兴得太早,准备迎接“略高于10%”的统一关税。
就在全球纷纷震惊时,非洲莱索托政府宣布,全国进入了为期两年的“灾难状态”。这里使用“灾难状态”这一措辞,是因为这种表述通常用于重大自然灾害或战争等突发重大事件。然而,莱索托这个主权国家却仅仅因为一封还未生效的关税函,被逼到了“墙角”。
莱索托的情况到底有多严峻?这个只有214万人的小国,半数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是什么?纺织业。全国40%的经济都依赖于纺织品出口,而这些出口几乎100%都是销往美国。过去,莱索托能够依靠美国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获得免税优惠,这为该国的纺织厂提供了生存的空间。然而,现在特朗普不仅关上了这扇门,还在门口竖起了一堵50%的关税墙。消息一出,莱索托的经济预期瞬间崩塌。工厂接不到订单,裁员潮来袭,失业率急剧上升,政府财政陷入困境。无数家庭陷入贫困,许多孩子甚至无法继续上学。去年,莱索托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不过2.4亿美元。为了这点钱,莱索托几乎丧失了国运,真是让人心寒。
这就是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的真实面貌:以“美国优先”为旗号的贸易霸凌行为,破坏全球贸易规则,扰乱供应链合作。这种做法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而对全球弱小国家的打击尤为沉重。
然而,正当全世界认为这场关税战没有出路时,中国站了出来。特朗普刚刚发出“催账单”,中国便向非洲国家送去了一个大礼包。据尼日利亚媒体报道,中国宣布,将对与其建交的53个非洲国家实施零关税政策,涵盖所有税目产品。这一举措对于身处困境中的非洲国家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除了那个还与台湾省维持“邦交”的斯威士兰外,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都将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这样一来,非洲的咖啡豆、可可、纺织品和矿产等商品将能更顺利、更低廉地进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这一政策的效果不言而喻。中非之间的贸易额已在前几个月突破了96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2.4%,创下历史新高。这证明了中非合作的潜力与前景,也为这些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美国参议院开始感到焦虑,最近发布了一份长达91页的报告,批评特朗普政府“对外承诺不断变化”,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提供了空间。这种说法看似合理,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友谊,依托的是“互利共赢”的原则,而不是美国所推崇的“单方面利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当前,这场全球范围内的“包围与反包围”战正在白热化。就在不久前,印度外长苏杰生时隔五年再次访问中国,参加了上合组织外长会议。稀土、直航等关键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印度虽然是美国“印太战略”中重要的一员,但特朗普近期刚刚对印度邻国孟加拉加征了35%的关税,而印度外长却直飞北京。这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思,将自己的命运与美国捆绑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还可以看到,欧盟正在加速与南美、亚洲等地区的合作,墨西哥也在积极寻找“南南合作”的新出路。各国都在悄悄绘制着一张“没有美国”的全球贸易新图景。
特朗普或许依然沉浸在自己所谓的“交易艺术”中,认为挥舞关税大棒就能让全世界屈服,甚至他还宣称与印尼达成了“里程碑协议”,让印尼全面开放市场,并交纳19%的关税。然而,看似是“胜利”的协议背后,却是美国长期信誉的透支。尽管一些国家可能在压力下暂时与美国达成协议,但这种“被威胁”的感觉会永远刻在心里,一旦有机会,这些国家会毫不犹豫地寻求替代市场,重新构建更加多元和安全的供应链。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矛盾也在加剧。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家居、玩具、电子产品的价格普遍上涨,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普通百姓。华尔街的精英们,包括财政部长耶伦,都不得不频繁出来“灭火”,安抚市场,声称各种期限都是“灵活的”。这些内部的不和与撕裂,预示着这种做法的不可持续性。
正如巴西总统卢拉所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世界,而不是一个皇帝。”这句话,正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