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德国《商报》网站7月13日发表题为《特朗普升级关税争端的三个原因》的文章,作者是雅各布·汉克·维拉、安妮特·迈里茨和劳林·迈尔,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进一步升级其激进的贸易政策。12日,他威胁对来自欧盟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征收30%的关税。长达数周的谈判迄今没有结果,特朗普显然正在失去耐心。新关税措施将加剧全球贸易冲突,不仅损害美国与亲密盟友的关系,也动摇投资者信心。
尽管8月1日的最后期限为欧盟及全球众多受影响国家留出了通过谈判达成能降低关税的协议的时间,但近期局势升级表明,特朗普已重拾其在4月短暂搁置的对抗路线。与春季不同的是,如今特朗普拥有稳定市场、强劲经济数据和不断增长的关税收入作为后盾。
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上周向25个国家和地区发出的新关税“警告信”在措辞上日趋严厉。就欧盟而言,其商品可能被征收的30%关税已高于特朗普4月威胁要征收的20%税率。
特朗普为何采取激进手段?其动机何在?以下从三方面解析:
1.特朗普政府自认为策略奏效
特朗普在贸易争端中采取升级策略,甚至接受美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损。数月来,他不断在宣布新措施、暂停和提高关税之间切换,导致依赖可预测贸易关系的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但特朗普仍坚持自己的路线。
关税虽然加重了消费者和企业负担,却为美国政府带来巨额额外收入:本财年迄今已超过10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
仅6月收入就达270亿美元,创历史纪录。这既稳定了财政状况,又成为特朗普证明其政策具有经济可行性的论据。
关税政策在外交上代价高昂: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盟友已考虑寻找其他武器供应国或在战略上与华盛顿脱钩。尽管如此,特朗普丝毫未显露出缓和其政策的迹象,反而释放出无人能够豁免的信号。
特朗普持续施压的核心原因在于,对其策略在国内政治层面的韧性充满信心。美国经济迄今表现强劲,股市连创新高。白宫认为,这证明政策有效并为总统提供了操作空间。这位总统确信自己在经济和政治上都走在正确道路上。
不过,今年春季金融市场暴跌时,特朗普曾在24小时内撤回原定实施的关税。这表明,他确实承受着压力,要避免全面崩溃。
2.特朗普遭遇多国坚定抵制
尽管不断威胁要实施也确实实施了新关税,但特朗普至今几乎未能与主要合作伙伴达成新贸易协定。其“90天达成90项协议”的豪言基本落空。
目前美国仅与英国和越南等国达成模糊的框架协议,而非完整协议。这表明,特朗普通过经济施压来速胜的策略遭遇了出人意料的强烈抵制。
虽然美国经济实力毋庸置疑——仅欧盟2022年对美出口额就超过5530亿美元,2024年双边贸易额接近1万亿美元。但即便在此条件下,欧洲仍展现出惊人的坚定。
这既是因为特朗普的勒索语气——如要求欧盟给予美国“零关税全面市场准入”,更因为从根本上缺乏信任。多国政府怀疑与特朗普达成的协议是否可靠,担心华盛顿方面随时毁约的情绪削弱了谈判意愿。
到目前为止,欧盟在农业和汽车这两大关键领域尤其强硬。据报道,美国政府在谈判中提出对欧盟农产品征收17%的关税——这在欧盟看来过高。据彭博新闻社此前报道,欧盟认为农产品关税不应超过10%。
汽车关税谈判似乎更复杂。自4月初起,美国在原有的2.5%税率基础上对汽车加征25%的特别税,自5月初起扩展至汽车零部件。鉴于汽车行业负担沉重,欧盟坚持要求执行广泛的特殊规则。
美国的其他合作伙伴也面临国内政治压力:韩国反对党共同民主党在6月的总统选举中获胜,在竞选期间对美国做出贸易让步是不可行的;而日本即将举行参议院选举,政府同样不愿冒险。结果是,在农产品和汽车出口等核心争议点上,两国均寸步不让。
贸易战打响3个月后的初步结论是:特朗普“以最大压力克服最小阻力”的算计基本落空。但这非但没有促使这位总统改变策略,反而刺激他发出更多更严厉的威胁。
3.利用关税作为全球权力杠杆
特朗普越来越多地将惩罚性关税作为实现超越传统贸易问题的外交政策目标的工具。他威胁巴西,若不撤销对前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提起的刑事诉讼,将对该国商品征收50%的关税——这种做法是试图通过经济施压来干预正在进行的司法程序。
墨西哥则因打击芬太尼走私不力被加征惩罚性关税。至于欧盟,特朗普不赞成对数字企业进行监管和征税,因为这些做法主要影响美国科技巨头。
美国斯特拉特福公司高级全球分析师马修·贝认为,美国的全球合作伙伴将不得不习惯于被持续加税和施压。“即便特朗普签署多项贸易协议,他也会继续频繁使用关税工具来为美国在贸易和非贸易领域谋取利益。”(编译/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