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襄阳正大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大种业”)与中信证券(600030)签署上市辅导协议,随后向湖北证监局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公司计划在北交所上市。
正大种业成立于1996年7月,距今已经有近30年的经营历史,注册资本1.44亿元,注册地址为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法人为王富杰,卜蜂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卜蜂集团”)直接持有发行人33.99%的股权,并通过全资子公司正大畜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正大种业27.76%的股权,合计持股比例达到61.75%。
目前,正大种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代码为874679。
根据公开转让说明书,卜蜂集团是一家位于泰国曼谷的企业,注册资本176亿泰铢,主营为股权投资业务,是一家妥妥的外资企业,也就是说,正大种业是一家外资控股企业。此外,卜蜂集团没有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为谢正民家族、谢大民家族、谢中民家族和谢国民家族,持股比例分别为12.76%、12.63%、12.96%和12.96%,四人为兄弟关系,但四大家族之间不存在一致行动关系,因此报告期内卜蜂集团没有实际控制人,这也导致正大种业无实际控制人。
而且,外资身份也对正大种业的业务产生一定限制。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玉米种子研发、生产、销售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2022-2023年种子业务收入的占比分别为96.39%和86.45%。由于收入结构相对单一,正大种业可能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
2021年起,农业农村部陆续开展了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试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转基因品种获得生物安全证书后,再经品种审定可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进入商业化生产应用;2023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批准发放了首批转基因玉米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涉及37个品种。但是,根据现行有效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等法律法规,由于控股股东为外企,公司尚无法直接开展转基因品种选育及其转基因种子(苗)生产。虽然公司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准备了部分技术储备,但未来随着转基因玉米种子的推广逐渐放开且得到市场认可,而公司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则公司将面临转基因玉米品种冲击的风险,也将对公司的产品销量、市场份额、市场地位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但尽管如此,《财中社》发现,正大种业的盈利能力相当强劲。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的数据,2022-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9亿元和4.09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了2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69万元和8843万元,其中2023年同比下降6.6%。
虽然2023年增收不增利,净利润率处于下滑状态,但正大种业的净利润率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公司2022-2023年的净利润率分别为30%和22%。作为对比, A股申万三级行业“种子”共有10家上市公司,2022年和2023年销售净利率前三位均是万向德农(600371)、登海种业(002041)和在北交所上市的康农种业(837403),其中2023年三者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3.9%、21.8%和的20.9%,2023年分别为22.7%、19.3%和18.6%。也就是说,放眼A股“种子”行业,无论是2022年还是2023年,正大种业都能排进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