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迪智驾,这家提供无人矿卡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近期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估值高达90亿。其主打的无人纯电矿卡,在理想工况下最高可节省90%左右的人力、运营成本,无疑描绘了矿山运输的美好未来。然而,靓丽的估值背后,是累计超过8亿元的亏损,以及不断攀升的负债规模。高估值与巨额亏损的矛盾,不禁让人质疑:资本的盛宴还能持续多久?
一、高估值与巨额亏损的矛盾
希迪智驾自2017年成立以来,发展可谓迅速。凭借“元矿山”全栈自动驾驶矿卡解决方案,以及在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场景的布局,希迪智驾自称是中国唯一一家在封闭环境、城市道路及城际道路上实现解决方案商业化的头部自动驾驶公司。8轮融资累计超过14亿元,红杉资本、百度等知名机构纷纷入局,更是在IPO前最后一轮融资中获得了2400万元,使其估值一跃超过90亿元。这无疑是对其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认可。
然而,与高估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迪智驾的盈利能力堪忧。报告期内,公司累计亏损超过8亿元。尽管营收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同比472.6%的增长,达到2.59亿元,但这依然无法填补巨额的研发投入和运营成本。持续的亏损,使得希迪智驾的财务状况面临严峻考验。流动负债总额从2021年的1.4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95亿元,总负债规模更是接近10亿元。这无疑给希迪智驾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研发是核心竞争力。希迪智驾的研发投入占比一直居高不下,报告期内研发支出分别为1.12亿元、1.11亿元、9040万元和3530万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固然重要,但持续的亏损也暴露出希迪智驾在商业化落地上的困境。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是希迪智驾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李泽湘的光环与希迪智驾的未来
希迪智驾的创始人李泽湘教授,无疑是其吸引资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大疆创新早期的董事和汪滔的导师,李泽湘被誉为“大疆之父”。此外,他还孵化了李群自动化、云鲸智能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并掌舵着上市公司固高科技。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成功的投资案例,使得李泽湘在科技圈拥有极高的声望。
李泽湘在希迪智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持有43.63%的股权,对公司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的个人品牌效应,无疑为希迪智驾的融资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然而,投资人最终还是要看企业的实际业绩。李泽湘的光环能否持续照亮希迪智驾的前路,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希迪智驾的另一位创始人马潍博士,是原德州仪器基尔比研究院系统研发总监,在自动驾驶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两位创始人在技术和商业领域的互补,为希迪智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商业化之路的挑战与机遇
希迪智驾的产品已在无人矿山、干线物流、智慧园区、城市公交等多个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截至2024年9月30日,希迪智驾已交付123辆自动驾驶矿卡,并收到320辆自动驾驶矿卡及206套独立自动驾驶卡车系统的指示性订单,积压订单总价值约5亿元。这表明市场对其产品和技术有一定的认可。
然而,希迪智驾的商业化之路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自动驾驶矿卡的毛利率逐年下滑,盈利压力不断增大。此外,希迪智驾的海外扩张计划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选择进军“一带一路”国家,虽然相对容易,但也需要面对当地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
尽管挑战重重,希迪智驾也并非没有机遇。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矿山行业对无人化、智能化运输的需求,为希迪智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如何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成功,是希迪智驾未来发展的关键。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将决定希迪智驾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