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肖晗
10月16日,智能驾驶科技头部企业地平线机器人在香港启动招股程序,预计10月24日在港交所开始买卖。而除了即将进入港股市场的地平线之外,目前,还有包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西井科技等一批智能驾驶企业,正竞相涌入IPO赛道。
阿里巴巴百度等为基石投资者
据公告信息,地平线计划全球发行约13.55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约1.36亿股,占比约10%,国际配售约12.20亿股,占比约90%,同时设有15%的超额配股权。
招股日期为10月16日至10月21日,最高发售价3.99港元,每手买卖单位600股,入场费约2418.14港元。公司股票预计将于10月24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国际)融资有限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地平线在招股期间吸引了境内外众多知名机构投资者的踊跃参与,阿里巴巴、百度、达飞集团和一家宁波市政府基金为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到约2.2亿美元。
资料显示,地平线于2024年3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8月,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10月8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上半年收入增长151.6%
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自2021年起,按解决方案总装机量计算,地平线是首家且每年均为最大的提供前装量产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中国公司。按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解决方案总装机量计算,公司在中国所有全球高级辅助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分別为9.3%及15.4%。
截至目前,地平线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已获得27家OEM企业,涉及42个汽车品牌采用,装备于超过285款车型。其中,中国十大OEM均已选择地平线的智驾解决方案。
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地平线分别录得收入约人民币4.67亿元、9.06亿元、15.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2.3%;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录得收入约人民币9.35亿元,同比增长151.6%。
在挂牌上市前,公司已完成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2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160亿元。公司的投资者阵营相当豪华,覆盖汽车行业上下游,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比亚迪、舜宇光学、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云峰基金、五源资本等。
更多智驾企业涌入IPO
当前智能驾驶正处大热风口,除地平线外,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其中,作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环境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速腾聚创拿下了2024年在港上市第一股,于今年1月5日挂牌;如祺出行于7月10日在港交所挂牌,成为Robotaxi第一股;8月8日上市的黑芝麻智能则被称为是“智驾芯片第一股”。
不过,几家智能驾驶企业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都称不上优秀。速腾聚创开盘价与发行价持平为43港元,于今年6月触及历史高点137.5港元/股,但随后迅速下跌,10月16日收盘报16港元/股,总市值降至70.38亿港元。如祺出行发行价35港元,上市首日开盘即破发,上市后8个交易日股价较发行价已近乎“腰斩”,至10月16日收盘报18.9港元,总市值38.58亿港元。黑芝麻智能发行价28港元,首日也是破发,开盘价18.8港元,截至10月16日收盘,股价报23.65港元,较开盘价上涨25.80%,总市值134.6亿港元。
虽然已上市的数家企业市场表现一般,但据记者梳理,至少还有文远知行、小马智行、Momenta、赛目科技、西井科技等十数家智能驾驶相关科技企业正在排队IPO,等待进入A股、港股或者美股市场。
规模效应尚未释放仍面临持续亏损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驾驶科技公司纷纷涌入IPO赛道,背后有诸多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政策持续加码、市场潜力巨大,让人期待。据多个权威机构预测,国内智驾市场正迎来三大拐点,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逼近万亿元大关。另一方面也是车企自身资金短缺,亟需补充资金。
不容忽视的是,智能驾驶科技公司大都仍在亏损。例如,地平线过去三年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达到11.03亿元、18.91亿元和16.35亿元。持续的巨额研发投入是亏损的主因,过去三年,地平线的研发投入累计达到53.9亿元。此外,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文远知行过去三年累计经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25.68亿元、17.41亿元、13.31亿元。
东兴证券研报认为,由于智驾厂商特别是 L4 级高阶智驾厂商研发投入巨大,同时规模效应未能完全释放,因此难以自我回血。在一级市场融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当前大批智驾方案商选择于海外上市寻求二级市场融资。目前行业格局正在加速分化,头部企业实力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