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梦然 深圳报道
港股市场再度风起云涌。
随着市场持续火热,多家公司加紧上市步伐。国庆假期期间,地平线、货拉拉、明基医院以及傲基科技等相继递表;太美医疗、七牛智能等进行招股。卡罗特(02549.HK)在国庆期间成功登陆港交所,并点燃了打新热潮,公开认购倍数达1347.27倍,首日股价大涨58.3%,换手率高达139%。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共迎来48家公司,募资规模达到570亿港元,超过去年全年的463亿港元。毕马威数据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港交所的IPO募资规模位列全球第四,仅次于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港股市场最近大盘上涨,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启动,流动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此时发行上市较容易成功,而且估值也比较高。港股市场的特点就是市场转好时,IPO数量增加;相反,IPO则较少,发行失败或估值低的情况比较多。港股市场在市场流动性充沛的情况下,港股市场的投资和融资机会更多。
机构看好2024年港股IPO
Wind数据显示,今年已上市的48只港股新股中,整体破发率约为37%,低于去年同期的40.54%。剔除上市首日破发的股票,今年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约为33.5%,去年同期则为18.3%。由此可见,今年新股破发率及整体表现优于去年。
企业积极赴港上市,也得益于政策支持。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当中指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中国证监会表示,将与香港方面深化合作,采取五项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港交所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包括降低特专科技公司的最低上市门槛等,这提高了市场的包容性,允许更多创新型公司进入IPO市场。”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工委秘书长、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高泽龙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此外,港股市场的三大主要指数年内表现卓越,使得香港股市成为全球资本的热点,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对香港IPO市场的信心和兴趣正在恢复。”
多家机构看好2024年港股IPO融资规模。德勤、普华永道此前预计,2024年中国香港市场将会有80只新股IPO,募资额将达1000亿港元。普华永道还表示,香港IPO市场有望在2024年重回全球前三大筹资市场之列。
天使投资人郭涛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道,企业加快港股IPO进度主要受多方面利好因素影响。政策上,证监会发布的五项对港合作措施,其中支持内地行业龙头赴港上市,为港股IPO提供强大支撑;市场环境方面,港股活跃度提升,恒生指数国庆假期显著上涨,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营造良好IPO市场环境;投资者情绪方面,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对未来充满信心,通过IPO筹集资金扩大业务规模成为众多企业战略选择。
未来投资机会在哪?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金额为11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融资金额945亿港元同比上升23.58%。其中,IPO融资规模为55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24.14%。
港股是否迎来拐点?未来投资机会在哪?
对此郑磊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港股市场可能比A股机会更多。目前较为关注科技、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公司,这些领域的企业是港股市场的热门投资对象,也是未来增长潜力较大的领域之一。此外,也可关注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型公司,因为中小型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成长性,而且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青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具有创新技术的公司也将成为未来港股市场的亮点之一。
高泽龙指出,港股市场确实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可以说已经迎来了一个拐点。未来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品质IPO:随着港股大宗IPO的回归,市场对优质公司的需求日益增加。投资者可以关注那些具有良好基本面和成长潜力的新股;科技和创新领域:在全球科技股持续热度的背景下,特专科技公司等创新型公司可能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这些公司通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创新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消费和医药板块:随着经济的复苏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和医药板块也可能会迎来更多的投资机会。这些板块通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
“预计2024年港股市场的IPO数量和募资规模将继续增长。更多优质企业将会选择在香港上市,以筹集资金并扩大业务规模。”高泽龙表示,A股龙头公司赴港上市成趋势,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这一政策导向会推动更多A股龙头公司选择在香港进行双重上市,以扩大融资渠道并提高国际知名度。
同时他也提醒,投资者需谨慎选择。尽管港股市场回暖并呈现出良好的IPO趋势,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仍需保持谨慎。应关注公司的基本面、成长潜力以及行业前景等因素,避免盲目跟风或投资风险过高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