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6月过会后,北京天助畅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助畅运”)创业板IPO一直未有新的进展,迟迟未能提交注册。近期,天助畅运因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进入中止阶段。长期未能提交注册的天助畅运,在IPO过程中面临着一些质疑,在这些问题下,已“停滞”超一年的天助畅运IPO能否顺利推进,还是一个未知数。
集采是否会影响业绩
作为一家医疗器械企业,天助畅运正面临着集采带来的压力。
招股书显示,天助畅运主要从事以疝修补产品为代表的普通外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已拥有疝修补产品、可吸收防粘连纤维膜和吻合器等三类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天助畅运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目前,公司产品结构仍然以疝修补产品为主,2020—2022年,天助畅运疝修补产品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2.32%、89.22%和89.38%。天助畅运直言,如果疝修补行业政策、行业竞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高值医用耗材逐步纳入集采,对天助畅运亦有影响。据公司招股书上会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组织涉及公司产品的集中带量采购共计13次,天助畅运已中标11次。
如集中带量采购中标品种销售价格下降,销量上升无法弥补价格下降,有可能将导致公司收入、净利下降。
回顾天助畅运IPO之路,深交所官网显示,公司创业板IPO于2022年6月27日获得受理,目前已排队超两年时间。公司IPO于2023年6月8日上会通过,随后一直未提交注册。今年9月30日,公司IPO变更为中止状态。
从业绩情况来看,2020—2022年,天助畅运净利持续增长。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1亿元、1.66亿元、2.2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3446.5万元、6389.4万元、8600.14万元。
销售费用是否真实
在审核过程中,天助畅运销售费用的真实性遭到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
2020—2022年,天助畅运销售费用分别为2267.59万元、3060.19万元和3740.65万元,其中会议及推广服务费占比分别为46.56%、34.26%和31.98%。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医疗行业IPO企业销售费用是IPO审核中会被重点关注的情况。针对公司销售费用情况,在审核中,深交所要求天助畅运说明公司产品推广是否需要持续投入推广费用、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活动开展方式是否发生变化、是否符合行业推广模式特性。并结合上述事项说明会议及推广服务费和其他销售费用如何支撑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公司销售费用核算的完整性,是否存在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替公司体外代垫费用的情形。
此外,报告期内,天助畅运存在客户与推广服务商重叠或属于同一控制关系的情况。
具体来看,涉及到的客户包括上海医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天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8家。天助畅运对此表示,两票制政策实施后,部分经销商利用其推广能力、销售渠道和市场资源,设立同一控制下的推广服务企业从事学术推广服务。经销商设立推广服务企业开展学术推广服务,是两票制政策的实施对医疗器械行业影响的结果,符合行业整体变化情况,具有合理性。
商誉减值是否充分
天助畅运商誉情况也是IPO过程中被关注的重点问题。
时间倒回至2019年,彼时天助畅运以4240.29万元收购中科光远48.996%的股权。此前天助畅运已持有中科光远51.004%股权,此次交易达成后,公司持有中科光远的100%股权,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019年6月,天助畅运因收购中科光远形成商誉5733.72万元。仅在收购当年,该笔商誉就出现了减值。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2019年末天助畅运对上述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25.05万元;2020年末及2021年末,经测试未发生进一步减值。此外,2019年末,天助畅运对中科光远相关专利权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542.69万元;2020年末及2021年末,经测试未发生进一步减值。
这一情况也受到了深交所的关注。深交所要求天助畅运说明完成中科光远全部股权收购当年计提825.05万元商誉减值准备及542.69万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测试过程及合理性;中科光远实际业绩是否经审计,收购时中科光远评估预计业绩与实际业绩之间的差异情况,并详细分析论证商誉减值的充分性。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公司并购会推高账上商誉,而商誉一直被认为是绞杀公司业绩的头号“杀手”,因此在IPO过程中,有大额商誉的公司是否存在商誉减值风险会受到监管层的追问。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天助畅运方面发去采访函,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