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柑皮香。十一月的江门新会,迎来了“二红柑”采摘佳期。漫步于天马、梅江、茶坑等村落,连绵的柑园中,泛着墨绿光泽的新会柑已悄然转黄转红,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柑橘香气,吸引着各地采购商与游客纷至沓来,共赴这场秋日的“金色盛宴”。

新会柑,作为全国罕见的“一果双地标”柑橘品种,不仅是地方风物的瑰宝,更是新会陈皮的唯一原料。截至目前,新会全区新会柑种植面积已达14.3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61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从花开到果熟,新会柑每一阶段皆有其用:幼果可制柑胎,七八月的小青柑清香沁人,而十一月的“二红柑”与十二月的“大红柑”,则是制作陈皮与柑普茶的上佳原料。

所谓“二红柑”,是果实在未完全成熟时采收,外皮黄绿相间,青红各半,个头饱满,色泽鲜亮。此时采下晒制的柑皮,即为“二红皮”。它介于青皮的辛香与大红皮的温润之间,外皮薄、糖分适中,内囊纤维含量较低,不易蛀虫和受潮,比大红皮更易保存与陈化。

为确保品质,新会区近期对二红柑及即将上市的大红柑实施“全覆盖、严检测”的监管机制,坚决杜绝农残超标产品流入市场,以“抽检无盲区、无死角”的标准,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撰文/摄影:黄绍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