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姗
11月初,在中国最大的黄金批发市场——深圳水贝市场,从事黄金生产加工业务的周先生突然遭遇订单停滞的情况。“部分加工厂可能需要暂时调整生产节奏。”他告诉记者,这不是个别现象,近期水贝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下降,进入“半停滞”状态。
这背后,是黄金产业链正在“消化”刚刚出台的黄金税收新政所带来的影响。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下称“新政”),明确黄金有关税收政策,并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此次黄金税收新政,对特定交易所场内黄金实物交割环节按买方用途及主体性质实施差异化征管。新政将黄金交易划分为“投资性”与“非投资性”两条“赛道”,非投资性用途及非会员买方税负明显增加。
多个水贝商家向记者表示,黄金税收新政发布后,目前业内普遍持观望态度,等待具体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此外,在加税报价机制下,金条与金饰价格已全线上涨。终端消费者也多转为观望,实际成交较为惨淡。
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新政实施后,黄金饰品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税务成本有所上升,短期内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部分企业已通过上调产品价格,将成本压力向终端消费者传导。同时,业界普遍预计新政将推动黄金交易进一步向场内集中,促进行业整体透明化和规范化发展。
产业链洗牌
新规从源头上区分投资性与非投资性用途,并进行分类管理,以取代已沿用20余年的原有政策。
新政规定,对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卖出方会员单位或客户销售标准黄金时,免征增值税。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区别标准黄金的投资性用途和非投资性用途,分别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以及免征增值税、买入方按照6%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政策。
过去,会员单位、客户通过交易所进行标准黄金交易,不发生实物交割的,一律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的,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发票的管理相对统一,不会按照用途进行区分。
周先生向记者解释,按照新政,对于非投资类的黄金企业(如饰品、工业用途)而言,税收负担将加重,因其缴纳的进项税抵扣减少,由原来的13%降至6%,相当于用金成本提升了7%。
北京华税律师事务所表示,此次黄金税改新政改变了过去相对统一的税收规则,通过“黄金用途区分+发票标记管理”的方式,有效防范利用黄金税收规则虚开黄金发票的风险。
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刘冬博指出,新政实施后,无论金条还是金饰品均无法实现全链条增值税专票传导,税务成本不同程度地提升。所有具有税收优惠的交易都需经过交易所审核备案,黄金流向更加透明,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灰色链条的业务规模。私料交易短期依然会存在,但随着库存的消耗,最终会逐渐回流到交易所层面进行交易,并面临税务成本的增加。
税收新政的冲击,已经传导至周先生所处的黄金加工环节。
“目前,B端客户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和适应政策变化,部分订单出现暂时停滞。”周先生向记者透露,部分客户已完成的订单尚未前来提货,原因在于客户一时难以接受因税收调整导致每公斤黄金采购成本增加约六七万元,因而产生犹豫情绪。
据周先生介绍,税收新政对他的来料加工业务没有直接影响——因为赚取的是加工费,且采用以料易货的模式(客户用黄金板料交易换取加工订单),只要工厂维持原有的基础盘,不去扩大黄金运营库存(即新购入黄金生产板料),新政对该业务暂时影响有限。不过,下游部分客户提货停滞,还是间接影响了工厂的生产节奏。
据了解,水贝市场的黄金交易以非投资类首饰用金为主,涵盖批发商、加工厂及料商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无一例外都受到了税收新政的影响。
广东省黄金协会副会长兼首席黄金分析师朱志刚向记者表示:“当前水贝市场交易近乎陷入半停滞状态,大家对于新政的解读还不是很清晰,都在等待出台更明确、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这次税改相当于重塑了游戏规则。”朱志刚表示,税改防止了套票、虚开发票行为,“卡断”了黄金现有的生态链,整个行业的成本会有所提高。他认为,黄金行业的竞争格局即将生变,一场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周先生也认为,以往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大小料商,今后违规经营的成本将显著增加,整个行业将朝着更加阳光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黄金税收新政具体实施细则尚未明确之际,行业内普遍将加税销售视为相对稳妥的应对策略。记者观察发现,零售端已对此作出反应,黄金首饰价格普遍上调。
11月3日下午,尽管交易所的金价未出现大幅波动,深圳水贝市场的多家金店单日价格仍出现跳涨,涨幅达60元/克。记者实地走访进一步确认,各品牌足金首饰价格普遍每克上调60元—70元。以周大福为例,其足金饰品当日报价为1259元/克,较此前三天保持的1198元/克上涨61元/克。
朱志刚分析认为,税收新政对大品牌黄金商家的影响相对有限。由于品牌溢价与客群承受能力较强,金价上涨六七十元对大品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不大。然而,对小商家而言,情况则截然不同。小商家长期以来依赖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加价后这一优势基本丧失,竞争力将明显削弱。他预计,未来可能会出现小品牌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行业洗牌现象。
周先生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接下来行业将进入“适者生存、加速淘汰”的阶段。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部分品牌力、产品力或营销能力不足的企业,或将面临关停退出的命运。
中粮期货指出,金饰企业短期利润将承压,具备交易所会员资格的金饰企业在投资类金条等产品销售上优势显著,长期来看龙头企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行业集中度将提升,税收征管优化将推动市场净化,加速中小企业退出。短期灰色交易萎缩或短暂扰动市场供应,中长期则有利于交易所会员及行业龙头发展。
流向场内交易
近年来,国内外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涌入,掀起一股全民“淘金热”。然而,市场热度背后也伴随着场外交易投机氛围浓厚、报价机制不规范等问题,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业内分析指出,本次黄金税收新政加重了非投资性用途黄金的税负,有助于引导个人投资者转向黄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标准化金条等规范产品,推动资金向场内标准化交易集中,从而提升市场整体透明度与规范性。
新政维持了中国黄金市场全面市场化后,交易所场内交易的税收优惠地位。新政明确,场内交易免征增值税,而非场内交易需按13%缴税。这意味着,以投资为目的购买标准金条,通过交易所或其代理产品(如黄金ETF、积存金等)渠道,税负成本更低,更具优势。
万联证券认为,由于场内交易标准黄金免缴增值税,新政有助于黄金交易向场内集中化发展,减少场外非法交易和投机行为,提升市场透明度。
华闻期货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长程小勇分析称,从税收新规的导向来看,一是规范黄金购销行为,引导黄金交易主体积极参与场内交易;二是避免场外交易可能存在的税收盲区、价格操纵风险和过度投机风险;三是区别标准黄金的投资性用途和非投资性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投资者合理投资,避免投机过热。
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新政落地,预计将出现黄金场外交易向场内转移、部分珠宝首饰需求转向投资性金条的结构性变化。
根据新政,若为投资性用途,会员买方进项税税率13%(增值税专用发票,享受即征即退政策,且免征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销项仅能开具普通发票,企业原本能报销的开支被取消。这一规则利好直营模式,且因抵扣链条被截断,黄金流通监管进一步收紧,银行及大品牌的金条销售会更趋集中。
南华期货贵金属新能源研究组负责人夏莹莹指出,通过非交易所通道采购黄金的珠宝首饰企业,因上游增值税免征取消,其采购成本将直接增加13%,并转移给下游消费者。这可能助推属于交易所会员及客户性质的珠宝首饰企业,相较于非交易所会员及客户的相对税收政策优势凸显。
夏莹莹进一步表示,由于通过向交易所会员采购的投资金条仍享受增值税13%抵扣政策,其销售价格仍接近盘面价格,因此,预计珠宝需求可能向投资类交易所会员单位的投资金条需求转移。
从黄金投资层面来看,程小勇认为,税收新规短期可能导致黄金实物投资成本攀升,长期则影响不大,且黄金ETF等投资不受税收新规影响。他认为,去美元化、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全球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黄金投资需求增长趋势还会持续。
对于个人投资者投资黄金,程小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黄金及金饰品,优先选择货源来源于场内交易的供应商;二是避免过度投机和加杠杆,以资产配置为主,降低金价大起大落带来的投资风险;三是资产配置应该多元化和做好适当对冲,不宜过度押注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