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玩起了老把戏,就在中美高层会晤的余温尚未散尽时,华盛顿突然宣布重启对华301调查,这记回马枪着实令人猝不及防。

(美国重启对华301调查,寻找借口继续对中国施加贸易压力)
1、美国对华301调查,再次启动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称"中美会晤后仍有未解决问题",这话听着客气,实则是在为后续的贸易施压埋下伏笔。
回想2018年那场贸易战,美国就是靠着这个所谓的301条款,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如今故技重施,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端倪。更耐人寻味的是,美方特意强调"可能重新加征关税",这种赤裸裸的威胁,与其说是谈判策略,不如说是已经撕下了最后的面具。
从专业角度看,301调查本质上就是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工具。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只要美方认定贸易伙伴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总统就有权单方面实施贸易制裁。这种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的做法,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本就备受争议。

(中美贸易磋商,一度让外界认为双方经贸关系将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美方的表态时机相当微妙。就在不久前,中美双方刚刚完成第五轮经贸磋商,外界普遍预期两国经贸关系可能迎来缓和期。然而美方此举无疑给这种预期泼了一盆冷水。这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是否真的有意推动双边关系正常化,还是仅仅在玩一场"谈谈打打"的游戏?
2、美国准备开启“最大杠杆”,撬开中国海关
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的言论更是将这场博弈推向了新高度。他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已准备好动用"最大杠杆",这番表态可谓图穷匕见。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口中的"降低风险"说辞,表面上看似理性克制,实则暗藏玄机。
贝森特特别提到希望中国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这句话在当前的语境下显得格外讽刺。在中美经贸往来中,究竟谁才是那个反复无常的伙伴?

(美财长贝森特强调美国准备动用最大杠杆,不希望与中国脱钩但要降低风险)
回顾过去几年,美国单方面撕毁协议、突然加征关税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今却倒打一耙,指责中国不够可靠,这种双重标准着实令人瞠目。从战略层面分析,美方将稀土问题作为重点施压领域绝非偶然。
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新能源、军工、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显然让美国如鲠在喉。贝森特特意点出稀土问题,实际上暴露了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战略焦虑。
3、美国的霸权逻辑,早已行不通
美国在稀土问题上,一边对中国正当的资源管控指手画脚,另一边却对自己在全球推行"长臂管辖"的行径视若无睹。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让人不得不质疑美方所谓"公平贸易"的真实含义。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技术积累和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
美财长贝森特指责中国"垄断稀土市场"的论调,完全是对市场规律的曲解。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是经过数十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稀土产业就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
如今中国不仅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更在稀土深加工和应用领域建立起显著优势。这些成就,岂是一句轻飘飘的"垄断"就能抹杀的?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在关键矿产领域同样采取保护措施。以《国防生产法》为例,美国政府长期对国内稀土、锂、钴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霸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