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7票通过了废除特朗普推行的对外关税的决议。这个决定不仅显示出美国国内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反对,也可能预示着美国未来的贸易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那么,这一事件对中国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特朗普二次上台后,以“国家紧急状态”为理由,决定对外实施全面加税。这一政策导致了进口成本上升、通胀压力增大,同时也让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变得紧张。然而,美国制造业并未如预期那样复兴。到2025年8月,美国制造业产出与去年相比仅增长约0.9%。虽然有所增长,但这一增幅远低于华尔街此前的预期。

这次投票结果显示,连一些共和党内部人士都开始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有4名共和党议员投下了反对票,这在以前一致支持特朗普的共和党内是非常罕见的。

这不仅仅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被撤销,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反映出美国白宫和美国制度之间的矛盾。当总统希望提高关税,但国会却不同意时,就说明美国的贸易政策并不是总统一人说了算。
不过,即便参议院通过了这一决议,短期内可能并不会立刻生效。因为众议院反对这一决议,并且已经设立了规则以阻止类似议案在众议院通过。此外,总统还拥有否决权。因此,这次投票更多是一次政治表态,短期内不会立刻带来实际改变。至于长期的变化,目前尚不确定。但无论如何,这个事件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这个信息就是,美国的贸易政策正在发生调整,不再是总统一个人说了算,国会也开始介入其中。随着关税战的爆发,美国的制造业、农民和进口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促使美国高层开始重新考虑关税战是否值得继续下去。对中国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机会。如果美国放松对外的对抗性政策,中国的谈判空间将更为宽广。
参议院的投票结果对中国来说首先是个利好消息。长期以来,美国常常将贸易摩擦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但这次国会反对关税政策,就打破了这种“外部责任”的标签。未来,中国在与美国的谈判中,不再只是被动回应,也有机会在舆论上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美国逐步放松关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将受益,尤其是电子产品、机电设备、消费品和高端零部件等领域的产品将变得更具竞争力。曾经为了避开高关税而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的美国公司,现在由于关税压力减轻,再加上东南亚的搬迁成本高、供应链不成熟,很多企业会发现,回到中国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更高。
从长远来看,如果美国减少单边关税政策,中国无疑将从中受益,这不仅能巩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还能为中国创造更多的机会。但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美国可能只是改变了对外施压的方式,例如通过技术封锁、投资限制或补贴本国企业等手段来替代关税。撤销关税并不意味着贸易战的结束,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进行。因此,中国不仅要期待关税的取消,还需要关注下一轮竞争的“战场”在哪里。
如果美国参议院的决议得以落实,中国的出口企业将直接受益,尤其是对美出口的产品,成本降低、价格更具竞争力。同时,海外投资者也会更加看好中国市场,增强对中国长期投资的信心。如果美国大规模撤销关税,这或许能够促进多边贸易规则的回暖。
这次参议院投票的结果,并不是“美国向中国低头”,也不是“贸易立即恢复”,但它无疑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对于中国来说,应该认识到,机会并不只在于短期的政策松动,而是在全球经济结构性变动中。我们不能单纯地期待美国放松关税,而应做好产业升级、供应链优化和投资环境改善的准备。
在这场中美“掰手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发挥影响。正如之前所说,美国关税政策被认为是违法的,这不仅意味着美国在进行自我调整,也让全球产业链发生了波动。如果中国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未来可能在全球贸易和产业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次参议院投票的结果不仅是一个好消息,更是对我们的提醒:机遇已经到来,行动需要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