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西部战区曝光了一起令人大吃一惊的案件:宁夏中卫的五个人偷偷溜进军事靶场,捡走了超过三吨的炮弹残片,甚至敢出售完整的弹头,结果被军地联合抓了现行。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炮弹残片不就是废铁吗?一斤也不过值两块钱,为什么部队非要报警?而更让人寒心的是,这一看似“捡外快”的行为,实际上藏着巨大的风险和致命的隐患。

先来看这起案件的离谱之处。西部战区的侦查员早已注意到这群人——他们总是在训练基地周围像“赶海拾贝”一样,摸清了部队射击的规律,提前潜伏。9月的一天,火炮刚停火,三名当地人骑着三轮车就冲向靶场,急切地弯腰捡起炮弹碎片,比捡黄金还要迫不及待。当侦查员和公安赶到时,废品收购商的货车几乎已经装满了,经过清点,居然有三吨重。按卖废铁算,也只能赚一万多元。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些“废铁”中竟然混杂了几个完整的弹头,只要稍微碰到,就可能引发爆炸。

有些人可能会问:“部队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这句话完全错误。首先,军用弹片根本不是“无主物”,法律已经明确规定——这些物品全归军队所有,私自捡走就是盗窃。别以为交点罚款就能了事,早在1991年,湖北就有两个小伙子剪了军用通讯电线,一个被判了十三年,另一个判了五年,这可不是空洞的威胁。部队真正担心的并不是那些废铁的钱,而是这些人拼命冲上去捡东西,可能会破坏正常训练,甚至引发更大的事故。

去过靶场的人都知道,实弹射击要求周围环境必须“绝对安全”。那么,周边的老乡们的行为到底有多疯狂呢?曾有老兵透露,自己见过有些人甚至在火炮还在射击时,骑摩托车紧跟着弹幕冲过去,只为了抢先捡到掉落的弹片。部队当然不能真的开枪阻止,只能迫不得已停火。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一次训练可能会被打断七八次。要知道,军人练习射击是为了保家卫国,结果被这些人干扰,训练无法正常进行,浪费的可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战斗力的损失。这些损失,怎么可能仅凭一万块钱来弥补?
更可怕的是,堆积在弹片中的“隐形杀手”——未爆弹。不要以为现代武器就没有问题,炮弹的引信失灵、发射药受潮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炮弹变成“哑弹”,这种情况在军工试验新型弹药时尤其常见。这些未爆的炮弹埋藏在土中,老乡们捡起这些碎片时,很容易挖到完整的弹头。如果他们试图用锤子敲、锯子锯这些弹头,简直是在跟死神较劲。泰国就曾发生过类似的惨剧,一个人捡到一个“金色铁蛋”后,用锤子敲了两下,结果炸裂,导致他失去了一条胳膊并丧命。

国内也有过悲剧发生。几年前,某地靶场周边的一位居民捡到了一个未爆的手榴弹,想拆开卖零件,结果一摔就炸了,不仅自己受了重伤,还连累到路过的邻居。最令人气愤的是,这名受伤者竟然找部队要求赔偿,真是无知且无赖。这些人只看到了废铁能换钱,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的生命安全,正是这种侥幸心理最为可怕。
除此之外,这些行为还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并不是所有的炮弹碎片都一样,有些可能是新型武器的残骸,包含了保密的技术参数,例如弹壳的厚度和尾翼的设计等。不法分子可能会收购这些特殊废品,将完整的弹壳或试验弹卖到国外,这相当于将军事机密直接泄露。部队为什么对靶场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就是因为害怕这些无心之失会成为泄密的漏洞,这样的损失是无法通过坐牢来弥补的。
为了防止这些“不要命”的捡漏行为,部队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前军训时,子弹壳可以随便捡,但现在,官兵在轻武器射击后必须蹲下捡起所有弹壳,回收率必须超过95%。而炮弹壳更要求100%回收。可是,炮弹爆炸后的碎片却无法回收,只能依靠侦查员的监控和公安联查。这次案件中,警方按照盗窃和销赃罪将其定罪,目的就是要警告那些屡教不改的人:别以为部队好说话,犯了法照样会被抓。

网友们纷纷评论,对这些人表示深深的失望:“一斤两块钱的东西,值赌上全家性命吗?”“部队停火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而他们反过来却耽误了训练。”“建议多挂警示标语,把被炸伤的案例贴出来。”一些当过兵的网友说:“靶场周围警告牌堆成山,但总有人当做看不见,真出事了哭都来不及。”
归根结底,捡炮弹残片看似是贪小便宜,实则隐藏着三重风险:违法、丧命、甚至泄密。那些为了几百块钱就冲进靶场的人,算不清这笔“生命账”、“法律账”和“安全账”,最终只能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部队报警抓人,实际上是在保护这些人的生命安全,更是在捍卫国家安全。

这起案件应该引起所有人的警觉:军事管理区不是“废品收购站”,无论弹片多亮,也不要伸手;未爆弹多怪,也绝对不能碰。别让贪小便宜的心思,最终变成祸害自己、坑害他人的灾难。毕竟,平安无事比任何“捡来的外快”都要重要。
上一篇:黄金,大消息!
下一篇: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规则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