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突破2200以后,玉米期货连续3天冲高大涨,今天资金整体流入达2.69亿元,相信又把市场给看懵了。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照玉米这么个涨法,也是涨得人胆战心惊的。很担心会突然冲高回落。
我觉得不用担心,因为冲高回落这是大概率事件。
为啥呢?
因为两大压力明摆着呢。
一是卖压。
根据统计,现在玉米售粮进度还不到3成,而且现在手里有粮的惜售情绪也增加了,很可能导致卖压后移。
二是托市小麦拍卖这把剑还在头上悬着呢,也不知道啥时候就会落下来,而且现在冬播快结束了,说不定这把剑也快要落下来了。
而之前的利多,比如什么华北玉米的质量问题等都已经消化过了,所以玉米想要维持住大涨的行情,就得有新的利多信号才行,如果没有,这个情绪一退潮回调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那么有没有新的利多信号呢?
目前来看是没有,而且不仅没有,甚至利空消息还增加了。
车轱辘话就不重复了,重点说2个新增加的利空消息:

第一个,根据农业农村部消息,10月末生猪产能降到了4000万头以下,为3990万头,相比9月份调减了45万头,降幅达1.11%。
这个产能去化确实有点超出市场预期,因为10月之前产能都去得磨磨迹迹的,4个月才去了7万头,而10月份一个月就调减了45万头,这差距还是很大的。
而且从11月猪价行情来看,养殖端继续亏损,大概率这个去产能要进一步加速了。
生猪产能下降意味着未来猪就要减少,猪少了那自然对饲料需求也就少了,而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也意味着需求要下降。
所以饲料企业就更不着急采购玉米了,观望情绪明显升温。
第二个消息就是小麦冬播已过九成半。
小麦冬播接近尾声,意味着之前传了很久的托市小麦拍卖可能就要提上日程了。
托市小麦一方面会影响小麦,但另一方面,更直接地影响玉米,因为大部分超期小麦都是要流入饲用领域的,所以相当于直接挤占了玉米的饲用需求。
虽然说现在还没拍,但很明显市场已经在关注这个问题了,现货端玉米提价促粮的脚步明显放缓,甚至大企业带头涨价后,跟涨的企业并不多,很大原因就是大家都在等着利空落地。
这也是为什么期货风风火火大涨了3天,但一看现货市场,风平浪静,甚至山东还在那大压价呢。
所以我也认为,在没有新的利好信号的情况下,玉米震荡回调是大概率事件。

但还是维持之前的观点,玉米回调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大跌的几率并不大。
因为现在市场的矛盾点其实并不在需求上,虽然说猪少了需求会下降,但华北质量问题也影响了不少玉米,所以很难说就因为生猪产能下降了,玉米就要大跌。
当前更多的矛盾点是在玉米的卖压上。
10月份玉米行情多变,导致大家很担心会走去年的老路,所以卖粮积极性挺高,但随着华北玉米出事以后,看涨情绪增加,挺价惜售心态明显增加。
虽然当前售粮进度仍比去年要快,但是11月的节奏明显慢了下来。
但这么一来就有个麻烦事,可能会导致卖压后移,就容易出现集中上量,导致玉米大跌。
但我认为这个概率正在降低,为什么呢?
第一,今年春节较晚,卖粮时间相对充足。
而且市场情绪并不悲观,所以没必要恐慌卖粮,退一步说,按当前进度按部就班地卖粮就没问题。
更何况随着气温的下降,存粮难度越来越小,恐慌式的集中上量并不容易出现。

第二,相比供应端,需求端似乎更急迫。
一方面是中下游库存都不高,即便不大建库,但滚动补库的需求总是有的。
再退一步说,饲料企业还可以观望,大不了还有小麦替代,但深加工没的选,恐怕就得掂量掂量了。
另一方面,华北玉米出事后,对东北玉米的需求迫切程度已经显现出来了,虽然说因为运力问题东北玉米外流有些不畅,但只要有需求、有利润,外流的动力就不会减少。
现在因为售粮进度不快,所以被掩盖了,需求表现得并不明显,而一旦卖压过半,恐怕就要有人坐不住了。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