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就曾经讨论过高涨的咖啡价格,如今快一年过去了,咖啡怎么样了?然而情况可能并没有好转,就在最近全球咖啡即将耗尽的消息传来,阿拉比卡咖啡期货创新高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一、全球咖啡即将耗尽?
据华尔街见闻的报道,由于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巴西遭遇恶劣天气,一场严重的供应危机正在酝酿,将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推至历史新高,并引发了对全球咖啡供应可能出现长期短缺的担忧。
近日,纽约市场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上涨近4%,触及每磅4.36美元,创下新的纪录高位。此前的纪录是今年2月创下的每磅4.2995美元,当时市场已开始担忧顶级种植国巴西的出口可能减少。
此轮价格飙升的直接原因是市场再度担忧,巴西的恶劣天气状况可能严重影响其出口。阿拉比卡咖啡豆是星巴克、Dunkin'等主流连锁品牌所使用的高端品种。
市场观察人士警告,全球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供应缺口,复苏可能要等到2029年至2030年,这给即将到来的北半球冬季消费季带来了巨大压力,并预示着未来价格可能进一步走高。
巴西的供应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独立咖啡市场记者、SpillingTheBeans创始人Maja Wallengren本周在社交媒体X上多次发文警告称,巴西的“坏消息”正在持续恶化。
据她指出,持续的“严重干旱”和“极端高温”正在打击咖啡树的开花结果。在2026年份咖啡作物的第一次开花未能结出足够果实后,市场原本寄望于第二次开花能有所弥补,但目前的恶劣天气正“摧毁所有希望”。

二、阿拉比卡咖啡期货创新高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近期,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持续攀升创下新高,也让无数依赖每日一杯咖啡提神的消费者开始担忧,:难道我们真的要面临“咖啡荒”?我们又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极端气候常态化正系统性冲击产区集中的农产品供应链,咖啡涨价只是缩影。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频次显著增加,高温、干旱、霜冻等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愈发凸显。对于产区集中度高的农产品而言,这种冲击极易引发全球市场的连锁反应。这种变化并非孤立地影响着咖啡这一个品类,而是波及到了众多农产品领域。像柠檬等相对产区比较集中的农作物同样受到了冲击。极端天气频繁来袭,打破了原本稳定的农业生产节奏,使得各类农产品的产量面临不确定性风险。对于咖啡而言,其生长对气候条件高度敏感,微小的环境改变都可能对其品质和产量造成显著影响。当极端气候成为一种常态化趋势时,咖啡供应端的脆弱性便逐渐暴露出来,为价格上涨埋下了伏笔。

其次,咖啡产业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栽培方式的过度集中。全球咖啡生产高度依赖少数几个主产区,巴西、越南、哥伦比亚等国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这种集中化的生产模式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然而,一旦遇到气候异常等外部冲击,其弊端便暴露无遗。由于主产区同时遭受灾害,全球咖啡供给出现大面积短缺,市场上的咖啡豆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此外,集中栽培还导致品种单一化,降低了咖啡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一旦某种病虫害在主产区爆发,由于缺乏品种多样性,整个产业可能面临毁灭性打击。
第三,面对咖啡价格的不断攀升,我们应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多元化咖啡来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此次涨价反而有可能成为推动国产咖啡发展的催化剂。事实上,最近几年国产咖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种植技术、加工工艺还是产品品质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国内咖啡市场中,国产咖啡的整体供应占比仍然较低。高价状态下,消费者对于本土生产的咖啡接受度可能会提高,这有助于刺激国产咖啡企业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而且,从长远来看,发展国产咖啡能够减少对进口咖啡豆的高度依赖,增强我国在国际咖啡市场上的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长期来看,任何一种农产品如果仅仅依靠少数产区的供应,都极易因气候异常等因素出现价格畸形波动。要实现农产品价格的真正稳定,必须促进国产以及多元化产区的种植布局。通过分散种植区域,可以降低单一地区灾害对整体供应的影响程度;同时,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也为错峰上市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平滑市场供需曲线。这不仅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使人们能够以相对稳定的价格享受到各类农产品,也有助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因价格剧烈波动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市场混乱。

因此,阿拉比卡咖啡期货创历史新高,表面看是气候引发的短期供给冲击,实则暴露了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深层结构性缺陷,即对少数主产区的高度依赖与生态多样性的缺失。任何一种农产品,若其供应命脉系于一两个地理区域,就注定会在气候异常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历史经验表明,唯有通过推动种植区域多元化和本土化生产,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供应链韧性。
未来,我们或许无法阻止极端天气的发生,但可以通过构建更加分散、更具弹性的农业生产网络,让一杯咖啡的价格不再轻易被万里之外的一场干旱所左右。这才是比“咖啡是否耗尽”更值得深思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