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军“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发生了两架军机接连坠海的事件,这个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围绕“1/50亿的极低概率”展开了各种猜测,其中“遭受电磁攻击”这一说法传播最广。但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说,这并不是某种高科技的对抗,而是美军多年来积累的问题终于在展示军力时露了怯。
首先,我们得戳破这些阴谋论。一开始,事故发生后,部分美国媒体就急忙向美国战争部长求证,暗示可能是“区域对手进行了电子干扰”,在社交平台上甚至有猜测说“中国通过电磁技术击落了美军飞机”。然而,随着事件的发展,美军自己很快澄清了这一说法。美国太平洋舰队直接发表声明,排除了外部敌对干扰,明确表示这次事故是由于日常操作失误所致。即使是正在亚洲访问的特朗普,也没有支持阴谋论的说法,只是提出了“可能是劣质燃料”的猜测。
要知道,如果真是电磁攻击,美军航母的AN/SLQ-32电子战系统不可能毫无反应。军事上的电子干扰有一个“烧穿”原理,就像夜间开车遇到强光刺眼,但即便如此,仍能看清目标,怎么可能让两架飞机接连失控坠海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呢?美军的雷达日志显示,事发时周围200海里内并没有异常的航空器,电子战系统也未检测到任何异常信号,这已经排除了外部干扰的可能性。
问题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在于“尼米兹号”这艘老旧的航母以及美军整体的疲态。这艘1975年服役的航母已经超过50年的设计寿命,核反应堆更换了多次,舰身腐蚀、电子系统老化等问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原本计划在2026年退役的航母,现在却仍然在南海硬撑着“秀肌肉”。而且,摔落的两架飞机也同样年老:F/A-18F的平均机龄超过25年,备件经常需要“拆东墙补西墙”,仅在2025年就已经有5架发生坠落;MH-60R直升机则面临南海盐雾的严重腐蚀,出动频率大幅增加,导致损耗早已超过标准。

装备老化、人员疲惫,情况变得更糟。“尼米兹号”自3月起出发,先后前往中东和南海,已经连续7个月没有进行休整,舰员的体力和士气都在迅速下降。更令人讽刺的是,美国政府之前的停摆导致军费拨款延迟,许多士兵甚至需要靠贷款和领取救济来维持生计,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美军每天都在紧盯中国进行演练,舰员既紧张又心虚,连一些常规操作程序都可能被忽略,出事简直是必然的。
这也并不是美军第一次出现类似的失误了。今年4月,“杜鲁门号”因急转弯躲避导弹将F/A-18甩入海中;5月,拦阻系统出现故障,造成一架飞机坠毁;7月,又有F-35C发生坠毁事故,8月时再度摔落F/A-18。这些事故堆积在一起,暴露出了美军在装备维护和人员管理上的种种问题。只不过这次的事故发生在南海这样一个“秀场”,才让这些问题显得尤为显眼。
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回应非常明确:如果需要,中国方面愿意提供人道主义帮助,但美军不断在南海炫耀武力,才是安全问题的根源。与其盲目猜测是否发生了电磁攻击,不如关注美军自身的现状——老旧的航母继续强撑、疲惫的舰员拼命工作,这样的状态根本无法支撑起美军的霸权野心。

因此,不要再给美军的失误增加不必要的戏码了。南海不是让任何人肆意撒野的地方,更不是遮掩问题的舞台。这次两架飞机坠海,并不是某种“信号战”,而是美军系统性衰退的真实写照。这个才是我们应该看到的真相,不要再往深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