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美国智库的空军排行榜,让印度媒体集体沸腾了!美国智库“世界现代军用飞机名录”(WDMMA)最近发布了2025年全球空军实力排名,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印度空军以69.4分的“真实价值评分”挤进世界第三,而中国空军以63.8分位列第四。印度《商业标准报》激动地宣称,这是“亚洲战略平衡的巨大重新调整”。

不过,表面上的狂欢背后却掩藏了不少的“猫腻”。不难发现WDMMA的所谓的“综合”排名公式,其实就等同于“以飞机的数量为主”的粗浅的数量主义的表象,其所谓的“多重因素的综合”不过就是对“飞机的数量”等几个简单的指标的简单的加权之和罢了。
至于其所谓的“现代化水平、后勤能力等”的什么“多重因素”,其在公式中所起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如其所占的权重可不超过0.5%而已,其实这也就意味着WDMMA的所谓的“综合”排名公式。
其实就等同于“以飞机的数量为主”的粗浅的数量主义的表象,其所谓的“多重因素的综合”不过就是对“飞机的数量”等几个简单的指标的简单的加权之和罢了,对于那些飞机数量不多的国家,其所占的“现代化水平、后勤能力等”的“权重”就更小了,就更不具备“多重因素的综合”的意义了,简直就是像给印度“量身定制”的一份“无本之树”了。

更离谱的是,连印度“未来20年采购600架战机”的计划也被计入当前评分,中国因为靠国产装备、未大规模外购,反而这项得分归零。看来中国的“加分”机制真的是让外国的网友都摸不着头脑了,尤其是对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印度空军的“纸面繁荣”:结构均衡还是青黄不接?
WDMMA吹捧印度空军机队结构“均衡合理”:战斗机只占31.6%,直升机占29%,教练机占21.8%,堪称“多面手”。
可现实是,这种“均衡”背后是战斗机部队严重缺编的尴尬。印度空军原本该有42.5个战斗机中队,但今年9月最后一批米格-21退役后,只剩29个中队,缺额超过200架飞机,规模缩水到1962年以来最低水平。换句话说,WDMMA眼中的“优势”,其实是印度空军青黄不接的无奈。

而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占比达52.9%,被WDMMA批评“战斗集中度高,多样性不足”。但现代空战讲究的是体系化作战,中国拥有歼-20隐形战机超300架,歼-35也已量产,预警机、无人机、轰炸机配套齐全。
印度至今没有五代机,主力还是“万国牌”的苏-30MKI、阵风,连国产的“光辉”战机年产量才8架,核心发动机还得靠进口,更扎心的是,印度空军后勤一团乱麻,苏-30MKI的妥善率只有55%,而中国同级战机超过80%。
实战打脸:排名再好,也扛不住导弹射程
WDMMA给印度加分的理由之一,是“近期与巴基斯坦冲突中展现精准打击能力”,可印度媒体自己爆料,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印度被击落多架战机,只因误判了中国提供给巴基斯坦的“霹雳-15”导弹射程——印度以为最多150公里,结果被200公里外一发入魂。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用中国歼-10CE打出6:0战绩,自家排名却只有第18,这排名到底靠不靠谱,战场数据已经甩出答案。

印度《欧亚时报》倒是清醒,直接警告“任何误判都可能造成致命后果”。中国空军近60年没参与实战,却被WDMMA当成“扣分项”。但看看中国每年的远海训练、东海巡航,以及歼-20与攻击-11隐形无人机编队测试,作战体系早不是“纸面评分”能衡量的。
排行榜生意:地缘政治比实力更重要?
WDMMA一边把印度捧上神坛,一边把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拆开排名,硬是把整体实力稀释成三块。
更讽刺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排名居然比中国空军还高,这种“拆分魔法”被网友调侃:“是不是为了凑名额让印度上位?” 而权威防务机构如“全球火力指数”,始终将中国空军排在美俄之后的世界第三,印度第四。

不难看出,这一份所谓的“全球军事强国的最终排名”,更像是美国的“印太战略”的一道顺水推舟的舆论工具。
通过对印度的“抬举”,不仅能将其所需的大量美制武器一一购入,甚至还能将“中国威胁论”进一步渲染一番。可惜空中力量的强弱终还是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就领先印度“数十年”了,如今我们已经把六代的飞机都投入了试飞的阶段,而印度的国产五代机AMCA的计划就拖到2035年还悬在空中。
印度媒体若真信了这“世界第三”,恐怕只会重演1962年的误判。毕竟,恒河水酿不出隐形战机,咖喱也调不动体系化作战。新德里该醒醒了,天空的胜负,从来不在智库的魔法排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