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絮
近日,俄军对乌克兰发动了一次罕见的大规模打击,强度之高令人震惊:上百架苏-34战斗轰炸机出动,投下了268枚精确制导炸弹,同时还配合6024架无人机在整个战场上展开全方位打击。
俄军强势压制
这次行动刷新了开战以来单日打击的纪录。投下的炸弹中既有射程40-70公里的FAB-500滑翔炸弹,也有能打到120-150公里的雷霆-E1火箭动力滑翔弹。此外,117次BM-30“龙卷风”重型火箭炮打击以及4941次炮兵火力覆盖,使乌克兰从哈尔科夫到尼古拉耶夫的防线受到严重破坏。
俄军此次行动采用立体化作战:高空轰炸拆工事、低空无人机打补刀、地面火炮压阵。与以往苏-34冒险俯冲投弹不同,这次全程采用防区外打击,飞行员投完弹即可安全返航。更惊人的是,他们首次使用了增程滑翔弹,飞行距离达140公里,比传统型号远50公里,命中目标精确,乌军几乎毫无反应。
背后原因是俄军对美西方的底线心知肚明。特朗普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相当于美国默认不直接介入冲突,这让俄军在不担心北约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大胆展开行动。
乌军艰难抵抗
面对俄军猛烈攻势,乌克兰并非毫无反击。第92独立突击旅曾用Shark-M无人机锁定一套S-400防空系统和雷达,并引导海马斯火箭炮精准摧毁,取得局部胜利。过去开战以来,乌军通过海马斯累计摧毁了50多套俄军防空系统,包括S-300、道尔、铠甲S-1等。
然而,俄军改变战术后,防区外打击让乌军难以找到有效目标。俄军攻击几乎无缝衔接,乌军防线承受巨大压力。前线士兵弹药紧缺,士气低落,后方军工、交通枢纽、能源设施频繁被打,供应链断裂。乌安全局局长布达诺夫称:“近期对俄炼油厂的袭击,99%使用国产装备”,但这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实际战力仍依赖西方支援。
西方的算计
俄军的攻势不仅打乱了乌军,也让西方国家紧张。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27亿美元合同,要生产3000个爱国者-3导弹导引头,波音也计划提高导弹产能。然而,这背后的动机并非完全为了乌克兰防御,而是担心俄军下一步可能威胁自身。
特朗普明确拒绝提供战斧导弹,显示出美国不想直接卷入冲突的意图。即便已有承诺的援助,也进展缓慢,泽连斯基多次求助,美国却敷衍应对。这暴露出西方在关键时刻的犹豫,表面喊着支持乌克兰,实际上却在谨慎自保,同时试图把乌克兰当作消耗俄军的前线工具。
乌克兰的困境
长期战争让乌克兰成为美俄博弈的棋子。前线弹药告急、士气低迷,而西方援助迟缓,俄军持续加大打击力度,甚至发出以炸促谈的信号:要么认输,要么被彻底摧毁。乌克兰的命运已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泽连斯基即使再努力求援,也难以改变局势。
总的来看,乌克兰当前处境艰难,既受俄军猛烈打击,又受西方援助有限的制约。前线压力巨大,战略主动权掌握在俄军和国际博弈者手中。未来乌克兰是否能够坚持抵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援助能否及时到位,以及战场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