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美国智库“世界现代军用飞机名录”(WDMMA)发布了最新全球空军排名,印度空军赫然位列第三,中国空军则排在第四。 让人瞠目的是,在WDMMA今年5月的另一份榜单中,印度甚至被排到第六,中国则位列第七。
面对这种“力捧”,印度《欧亚时报》等媒体却急忙站出来泼冷水,提醒大众“任何误判或错误评估都可能造成致命后果”。 这出外界吹捧、自家拆台的戏码,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逻辑?
WDMMA的排名标准,实在有些“特立独行”
WDMMA声称其排名依据的是“真实价值评分”(TruVal Rating),会综合考量飞机数量、性能、后勤保障、飞行员训练乃至部队实战经验等多种因素。细看其评估细节,矛盾之处颇多。
一个核心争议点是,WDMMA认为印度空军结构比中国更“平衡”。
WDMMA据此判断中国空军“战斗集中度高,但作战多样性不足”,印度则因机种比例均衡而获得更高评价。
但实际情况是,印度空军的这种“平衡”状态,某种程度上是其战斗机部队规模严重不足被迫形成的。 按照印度空军的规划,它本应拥有42.5个战斗机中队,截至2025年9月,其战斗机中队数量已降至29个,为历史最低水平,战斗机缺额超过200架。
换句话说,WDMMA将印度空军因实力短板造成的结构现状,美化成了所谓的“平衡优势”。 一旦印度未来补足战斗机缺额,按照WDMMA当前的逻辑,其评分可能下降。
WDMMA还将印度空军装备来源多样化视为加分项,认为这反映了其“复杂的地缘政治定位”。
多年来,印度空军一直因装备体系复杂而饱受后勤维护压力大、备件短缺、战机出勤率低的困扰。 这种现实中的劣势,在WDMMA的评分体系中竟成了优势。
实战表现与排名结果,形成了尖锐反差
WDMMA强调“实战经验”是其重要评分标准,并指出中国空军近60年缺乏大规模空战经验,印度空军则在今年5月与巴基斯坦发生了短暂冲突,这被认为是印度排名靠前的原因之一。
然而,正是这场被WDMMA引为佐证的冲突,让它的说法显得立不住脚。 在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斗机和PL-15空对空导弹,取得了显著战果。
据公开报道,巴方以微小损失甚至零损失的代价,击落了印度多架战机,包括其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和苏-30MKI。
有分析指出,印度可能错误判断了PL-15导弹的射程,以为其只有150公里左右,实际遭遇的打击来自200公里外。 这场冲突暴露出印度空军在实战中的判断和应对存在缺陷。
WDMMA的排名也未能充分体现两国航空工业实力的巨大差距。 中国已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如歼-20、歼-35)的能力,歼-20的数量据估计已超过100架,甚至正在进行第六代机的测试。 中国的航空工业体系完整,战时不受制于人。
相比之下,印度的国产“光辉”战机研发历程漫长,其规划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AMCA距离服役“至少还有十年时间”。 中国还与美国、土耳其并列世界三大军用无人机出口国,开发了攻击-11等先进无人机,并探索其与歼-20的协同作战。
WDMMA自己也承认,其排名“没有考虑各国的无人机机队”,这在当今战争形态下无疑是一个重大缺陷。
排名发布的时机,耐人寻味
这份引发争议的排名报告发布时,正值印度莫迪政府在多项国际事务上展现出与美国期望不一致的立场。 莫迪政府已明确表示不会退出金砖组织和上合组织,在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上也未向美国妥协。 同时,印度同意在2025年10月底前恢复与中国的直航,显示出改善对华关系的意愿。
在此背景下,美国智库推出这样一份刻意抬高印度、压低中国空军实力的排名,其动机引人深思。
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美国地缘政治策略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制造印度空军“优于”中国的印象,来迎合印度国内的某些情绪,挑动中印之间的竞争,进而服务于美国在印太地区制衡中国的战略需求。
正因为洞察了其中的复杂因素,印度媒体反而表现出罕见的清醒。 他们指出,中国空军在技术、本土航空航天工业和自主研发能力上“远远领先于印度”。
印度《欧亚时报》直言不讳地警告:“虽然看到印度空军的排名高于中国令人振奋,新德里绝不能得意忘形。 ”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