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特朗普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的五天后,贝森特却释放出延长关税休战期的信号。在这场关税战中,美国又先眨了眼。
据观察者网10月16日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一句话,暴露了白宫在贸易战中的软肋。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10月15日的华盛顿记者会上这样告诉记者,“美国是否可能以延长关税休战期限作为交换?有可能。”
这番表态瞬间吸引了全球财经媒体的目光,但贝森特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美国将以此换取中国推迟实行稀土出口管制计划。
这种主动认怂表态背后,是中美贸易战再度升温的紧张局势。随着11月关税休战期即将到期,两国之间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来得突然而猛烈。10月10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11月1日或更早起,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额外征收100%的关税。
这一措施将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叠加执行,再加上此前冻结的部分关税,意味着中国商品的总关税可能高达175%以上,几乎相当于暂停中美贸易。
消息一出,美国股市立马迎来黑色星期五。大量美国公司深度依赖中国制造业和供应链,高关税将直接增加它们的生产成本。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我国直接亮出了史上最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定要求外国公司必须获得特别批准,才能将稀土金属运往海外。
除此以外,新规明确,凡是境外制造但含有中国成分稀土物项,价值比例达0.1%就要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
同时,我国把稀土相关关键技术纳入出口管控范围,包括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回收利用等。这意味着美国即使获得稀土矿石,也难以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美国国防情报公司的报告显示,美军87%的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涉及超过2万个零部件和上千种武器系统。
每架F-35战机需要417公斤稀土;每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消耗4.2吨稀土材料。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隐身涂层、激光制导、新能源电池、人工智能芯片的核心材料。这些元素对电动车、智能手机和国防系统至关重要。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和精炼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美国超过80%的精炼稀土来自中国,而美方建立独立的替代供应链预计需要5至15年。
我国不仅限制原料出口,还通过《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封锁关键技术,包括稀土萃取分离工艺、钐钴/钕铁硼磁体制备技术等。。
回顾今年中美贸易战的历程,一个鲜明的模式是:施压、反制、谈判的循环不断重演。
这种“边打边谈”的节奏,已经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新常态。
随着中美博弈大幅升温,中美是否会在10月底的韩国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会晤,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贝森特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据他所知,特朗普“愿意”在10月晚些时候在韩国与中方会晤。他并指自己“很有可能”先于特朗普前往亚洲,并会见中方高层。
这种高层互动可能为紧张局势提供转机。高盛集团甚至预测,中美可能选择“永久冻结休战期”。
这种冻结并非和解,而是动态平衡:美方暂不落实新关税,中方暂不扩大反制,旧关税依然高悬。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这次遇上了硬骨头。华尔街人士已经开始预测,白宫这次恐怕是“雷声大,雨点小”。
所有目光都投向了月底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那里将很可能是本轮关税战的转折点。
下一篇:赵建:货币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