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它背后复杂的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现在面临着翻车的风险吗?











然而,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征税的权力属于国会,而不是总统。更重要的是,所谓的紧急状态本来是针对突发事件的,贸易逆差问题显然是一个长期经济问题,怎么能算作紧急状态呢?特朗普这样做,明显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故意将模糊的法律条款解读成对自己有利的方式。 这种做法的风险很大。如果总统可以随意定义紧急状态并扩大自己的权力,那么国会的作用就会被削弱,美国一直自豪的三权分立体系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最高法院这次的介入,表面上是在审判关税政策是否合法,实际上是在捍卫美国的制度底线,确保行政权力不被无限扩张。 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亲自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竟然成了反对他最有力的力量。现在,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占据了6席对3席,按照常理,特朗普应该能够赢得这场辩论。但是辩论现场却上演了一场自己人拆台的戏码,这也恰恰说明,美国司法体系中的司法独立并不是空洞的口号。 首席大法官罗伯茨一开始就戳破了问题的本质。他指出,像关税这样影响全国经济和政治的大事,国会必须明确授权总统才能实施,不能通过模糊的法律条文混淆视听。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显然已经超出了IEEPA的范围,这是越权行为。 戈萨奇大法官更直接,他现场问政府律师,如果总统宣布气候变化为紧急状态,那是不是就能对所有燃油车加50%的关税?结果,政府律师竟然点头同意。这一回答让全场哑口无言。戈萨奇的意思非常明确,如果总统可以这样随意定义紧急状态,那以后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这样的权力怎能不让人担忧? 巴雷特大法官则更加直接,要求政府律师举出历史上有过类似管进口等于加关税的例子,结果律师支支吾吾,根本无法答出。巴雷特的大法官也证明了特朗普的解释没有历史依据,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编造的逻辑。 虽然这些保守派大法官是特朗普提名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制度本身。虽然他们可能认同保守派的理念,但绝不容忍总统破坏权力制衡的规则。这种不认人只认制度的态度,反而使得这场辩论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让特朗普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 无论最高法院最后作出什么裁决,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肯定无法继续如过去那样随心所欲。即便这次没完全被否决,未来美国的关税政策也会受到很多限制。美国在全球贸易谈判中的筹码也会因此减少许多。 对美国来说,这次最高法院的介入实际上是一次制度的自我纠错,重新划定了总统和国会的权力边界,避免了权力失衡。而对于全球贸易来说,如果美国的关税政策能够回归理性,不再随便加税,那么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将得到提升,企业也可以减少对政策变化的担忧。不过,我们也要清楚,美国内部的制度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未来的贸易政策仍然可能会发生波动。
上一篇:10元钱中了900万大奖!上海女子表示太惊喜:先给父母换电梯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