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理解,面对美国严苛的关税,优衣库为什么坚持不把供应链迁到美国?其实,情况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得多。
先来说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有多严。2025年,美国的关税政策非常狠,不仅继续施压中国商品,连一些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孟加拉国等的商品也要加20%到49%的税。就连日本的非汽车产品,也面临24%的关税。这对于像优衣库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优衣库的处境其实非常微妙。它在全球有2500多家店铺,美国市场是少数几个还在增长的市场之一。2025财年,优衣库在北美的营收增长了24.5%,利润更是猛增了35.1%。因此,迅销集团全年净利润达到了28亿美元,而北美市场贡献了很大一部分份额。迅销甚至计划到2027年,将北美门店数量从106家增加到200家,几乎翻倍。
然而,优衣库的生产基地大多在亚洲,虽然中国的工厂比例降到了30%左右,但东南亚仍然是其主要生产地。这就让优衣库恰好撞上了高关税的“枪口”。迅销自己也预测,2025财年,关税可能会导致利润下降1%,而下半年的影响更大。
那为什么柳井正,优衣库的创始人,会这么坚决地拒绝迁厂呢?很多人可能以为,迁到美国能避开高关税,但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美国的纺织业已经不如几十年前那么强大了。CNBC调查了380家企业,近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如果把供应链迁回美国,成本至少会翻倍,61%的企业更愿意把生产搬到低关税的国家。
优衣库对亚洲供应链的依赖,远不只是为了便宜。它的商业模式是“日本设计、亚洲生产”,设计和品质控制都按照日本的高标准来,而生产则交给亚洲的工厂。这才让它能够生产出全球消费者都认可的高性价比商品。
更关键的是,亚洲的生产效率远高于美国。比如,如果要修改设计,亚洲工厂通常能在5到7天内出样品,而美国则缺乏足够的熟练工人和规模化的纺织基础设施。若迁到美国,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高效的生产能力和低成本优势都会丧失,最终会影响到优衣库的品牌竞争力。
不过,优衣库并不是没有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关税,它采取了一些巧妙的手段。短期内,优衣库通过提前将大量货物运到美国,来减少关税的影响。因此,尽管关税越来越高,短期内的影响相对有限。
长远来看,优衣库还通过调整生产地来应对关税压力,比如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印尼等地,这样供应链依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分析师们认为,正是这种灵活性让优衣库能够在经济不景气时依然赢得市场,尤其是那些寻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肯定会优先选择优衣库。
除了调整供应链,优衣库还准备了涨价策略。它计划从2025年秋冬开始,在美国市场部分产品涨价10%到15%。财务官也表示,由于成本无法完全由公司承担,必须在可以涨价的地方提价,以确保盈利。即便如此,2025财年,优衣库在北美的业绩依然增长,这说明消费者还是认同它的基本款,即使价格略有上调,他们也能接受。
优衣库2005年在新泽西开设了第一家店,经历了17年的亏损,直到2022年才首次盈利。现在,优衣库终于在美国站稳脚跟,它当然不愿意因为迁厂而打乱一切。
目前,迅销正在多元化布局,中国市场增长趋缓(毕竟已经有超过900家门店),所以它将重心放在了北美和欧洲,计划到2026年在芝加哥和旧金山开设旗舰店,目标是年销售额达到10万亿日元。柳井正仍然相信,关税问题不会持续太久,全球贸易终究会恢复理性。
优衣库的应对方式其实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很多企业面对关税压力时,急于迁厂,却没有考虑到迁厂的成本可能比关税更高,且会丧失原有的竞争力。而优衣库则保持了稳健的步伐,它并没有盲目跟风本土化,而是继续依托亚洲的供应链优势,通过囤货、调整生产地和涨价等方式来应对挑战。这种策略不仅保障了它在美国市场的扩张,还保留了它的竞争力。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教科书级”应对方式,懂得自己的优势,不被短期政策打乱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