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美国空军四星上将托马斯·布西埃突然宣布退役,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63岁的他刚刚被提名为空军副总参谋长,年薪高达87万美元,但令人震惊的是,他竟与25年前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直接相关。

回到1999年,中国大使馆在南斯拉夫遭美军轰炸,当时执行AF102号任务、驾驶B-2轰炸机的正是布西埃本人。他作为机长,掌控火控系统并最终决定投弹。五枚精确制导JDAM炸弹呼啸而下,大使馆办公楼顶层被炸穿,外交官宿舍和大厅遭毁,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的许杏虎和朱颖夫妇丧生,超过二十名外交人员受伤。美方当时以“地图错误”为由解释,却无法掩盖事件的惨烈后果。

更令人讽刺的是,这场悲剧非但没有让布西埃受到惩罚,反而成为他职业晋升的“加分项”。次年,他被授予铜质战斗勋章,这枚勋章通常需要累计20次作战飞行才能获得,而布西埃只因这一事件便获奖。随后,他升任第325轰炸机中队中队长,主管B-2轰炸机作战训练,显然是在奖励他处理“政治冲击力强的任务”的能力。

他的职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从作战大队大队长到联队副联队长,再到2012年晋升准将,掌管第509轰炸机联队。他的军旅生涯几乎与B-1、B-2等战略轰炸机密不可分,而1999年的轰炸经历成为他建立权威的关键。短短9年内,他从准将晋升为四星上将,先后担任第8航空军军长、太平洋空军第11航空军司令等重要职务。

2021年,他达到职业顶峰,出任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掌管美国所有空基核力量,包括400枚“民兵-Ⅲ”洲际导弹,以及B-2、B-1B、B-52H和未来的B-21战略轰炸机。在退休前,他被提名为空军副总参谋长,也就是空军二号人物,其职业生涯的每一步提升,都与1999年的轰炸事件密切相关。

布西埃之所以能顺利升迁,不仅靠个人能力,更依赖一个政治、军事和商业利益紧密交织的庇护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让他免于追责,还为其退休后提供丰厚回报。退役后,他直接进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担任高薪职位,继续享受军火工业带来的利益。

在国会听证会上,他甚至公然否认自己投下炸弹,声称当晚只是巡逻。然而解密文件显示,他正是任务负责人,这暴露了系统对高级军官的纵容和掩护。

历史的讽刺在于,1999年中国GDP仅约1万亿美元,军力远不及美国,而今天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航母和先进战机。布西埃的“成功”体现了霸权逻辑在个体命运上的具体体现,但三位中国烈士的家庭却承受着长达25年的伤痛。这种反差,凸显了美国霸权体系下“正义”的虚伪。

布西埃的案例不是孤例,他只是帝国机器上的一颗被精心打磨和奖励的螺丝钉。关注“布西埃现象”,不是为了仇恨,而是向世界提醒:一个能将战争罪行视为晋升资本的系统,具有内在的侵略性和危险性,值得全世界高度警惕。只要公道未到、真相未明,这段历史将永远拷问美国的国家信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