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美国战区的网站报道,通过卫星图像可以看到,数架代号为“利剑”的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已经被部署在中国西部一个高度活跃的军民两用机场。一般来说,这更可能处于作战测试阶段,或已进入半作战状态,意义非同小可。利剑无人机的部署,直接提升了空军的打击能力,堪称“空天利剑”。本文旨在对武器性能进行客观分析,绝无泄密之意。
中国在利剑无人机的研发上已经超过十年。该机型的外形设计,符合隐身无人机的主流风格,具备穿透式空地打击能力,同时也能执行情报侦察和监视任务,必要时还可搭载电子战吊舱,在空中执行电子干扰与战场信息对抗。
在这次卫星图像中,至少有两架利剑无人机采用整机灰色涂装,基本符合中国战机的入役涂装风格。还有一架则覆盖有红棕色的防护罩,与苏27等机型使用的罩盖类似。因此,从这些细节判断,利剑无人机已经开始逐步进入现役,正成为我国的“空天利剑”。
回顾上次在93大阅兵上的首次公开亮相,利剑无人攻击机曾经让外界震动。阅兵式上的出现,表明我国无人战斗机已经具备规模化的雏形,但公开信息有限,外界只能看到大致轮廓。这次卫星图片所示的测试与半部署,说明我方的攻击型无人机作战部队已经从纸面进入现实。
与国外一些无人机仍以“有人在后台指挥”为主的模式相比,国外无人机通常是在远处有人员指挥下执行任务。就算是美军,也多是在远距离指挥后锁定目标并发起攻击。相较之下,利剑无人机只要接到任务指令,就具备自主发起攻击的能力;若事先预装了攻击程序,未来可能在更大范围内自动化执行任务,极具潜在冲击力。
自主作战型无人机对技术条件的要求当然更高。尤其是我国的歼20双座等第五代隐身战机,已经具备指挥无人僚机协同作战的能力。若未来让歼20或更先进的六代机携带利剑无人机共同执行任务,那么对手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打击压力——在对手尚未察觉我方身影之前,相关力量已可能处于主动出击的状态。
这次利剑无人机的测试与部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说明我国基本掌握了无人作战系统的使用方法,在作战思维与应用速度方面,或许已经领先于部分西方同行。未来的空战,可能会逐步走向无人机主导的新格局。面对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区域内的安全态势与全球军事平衡,都会因此发生深远影响。